北朝帝业 第351节(1 / 2)

李泰闻言后便又呵呵一笑,旋即便又向帐幕外喊话道:“达摩,且将此员引入你队之中。”

“末将领命!”

之前便到辕门处引领王颁入营的若干凤闻声后连忙出列应答,旋即便又向着王颁一勾手指,示意他到自己队伍中去。

如今李泰权位越来越高,亲兵规模也越来越大,有五百名精擅骑射的射生手,有三百名重甲陌刀手,还有两百名帐内亲信。

这其中帐内亲信分为两队,由梁睿和若干凤两个镇兵二代和未来的连襟分别统领,其他少壮门生们也都被安排于此。凭王颁的年龄和身世,被安排在这里面倒也正好。

经过这一桩插曲之后,接下来演武继续进行。而王颁也被直接发给了一套黑色的袴褶戎装,只是相对于一般将士的穿着,他们的束腰皮带漆以金线并且镶嵌着各类玉质挂钩,显得更加奢华美观,穿戴起来直接让整个人气质都拔高一层。

王颁刚刚穿戴完毕,尚自新鲜着,旋即便被安排了任务,前往营中军械仓库中拿取奖赏演武将士们的器械物料。一队十名帐内亲信,由一名都督率领。

途中王颁也在好奇的向同袍打听军中人事编制,同行者倒也很热心,仔细的为其讲解一番。

李大将军权位极高,其帐内亲信级别也非常的高,入选之后即刻便授子都督衔,什长便是都督,再往上则就是帅都督、大都督。

这一系列都督号并不只是荆州总管府内部称谓,放在朝廷和中外府都是承认的,像两名亲信队长大都督,那都是有着正正经经的郡公爵位!

王颁听到这话后也不由得暗自感叹李大将军在西朝地位之高,再想到之前大将军勉励自己所讲的话时,王颁心情便更加的激动,只觉得李大将军真是他这种独自离家进行奋斗的少年们的偶像啊!

不过王颁还是有点不解,他们那位什长年纪看起来同样不大,骑着高头大马甚至脚尖都够不着马镫,但却居然已经有了都督衔,难道年纪越小在李大将军这里越受重用?

都督李雅当然不知王颁心中念头,对于这个新加入其小队中的成员印象并不好,之前王颁擅闯校场的举动让他感觉这家伙就是一个刺头,当见到王颁骑术不甚精明的时候,当即便皱起眉头来说道:“某等亲信职在拱卫,大将军安危与否俱在我等刀锋之内,若连区区座驾都驾驭不熟,又怎么拱卫将主?我不管你有什么非凡来历,但既然入我队中,最好是尽快将骑术学精!来日我亲自考校,若仍是此状,即刻将你开革出队!”

被一个年龄比自己小得多的少年郎训斥,王颁脸上多多少少有些挂不住,但对方的训斥也并非刻意找茬,只能闷声应承下来,心里也在暗暗发狠一定要学好骑术,等以后策马疾冲把这小萝卜头甩的远远的!

库房很快就到了,李雅入前掏出需要支取的军资名单同军需官接洽,王颁等人则就负责进入库房挑选点收。

走进库房之后,王颁顿时倒抽了一口凉气,只觉得自己仿佛进入钢铁的世界。各种各样的精良甲具看得人眼花缭乱,单单一座库房中便有上千具全身精甲。而那种长大的斩马刀与精造的马槊同样摆设如林,其他各种刀枪剑戟更是不胜枚举。

“沔北武库竟然如此充盈……”

王颁看着满仓的甲刀军械,心中可谓是震惊不已。他之前也曾有随父出征,江陵所配给军士们的武装同沔北此间相比,简直就是拍马难及。

其他亲信们听到王颁的感慨后也都自豪不已,但又有人指着仓库最内里一个高架上所摆设的马槊叹声道:“武库所藏虽然精良,但若能够得大将军赏赐龙纹槊,那才是能真正称得上是勇冠诸军啊!”

第0650章 诸大将军

西魏各方人马集结、整军备战的同时,在新改组的中外府中也正进行着一系列最高级别的会议。

自从朝廷将宗室广陵王元欣和六位资望深厚的功臣陆续加封为柱国大将军以后,西魏国内军政大势便由诸位柱国共同商讨裁决,起码在表面上是有这样一个流程。

就比如今次发兵进攻北齐,便是由众位柱国一同商讨之后做出的决定,而非太师宇文泰一人独裁。而此番出征诸位统兵大将的任命问题,同样是由诸位柱国来到中外府进行商讨。

虽然名为商讨,但讨论的地点并非朝堂,而是由宇文泰所掌控的中外府,也可见宇文泰仍是这会议的主导者。其他柱国的意见也仅仅只是作为参考,拥有最大话语权的仍然是宇文泰。

在诸位柱国势位崇高、不再负责一线的征战和统率人马的事务后,这些统军的大将军便等于是诸府军士的最高统帅。而在这场征事以前,秦州总管宇文导和荆州总管李伯山名位已授,并且一者负责留守关中,一者率军直赴河洛,自然不在这一系列会议讨论的议题中。

但接下来每一位大将军的人选任命,对于国中局势变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自然也都需要极为慎重的决定,需要充分采纳每一位柱国的意见。

除了元氏三位大将军之外,接下来第一位获得诸位柱国共同认可的大将军人选即就是侯莫陈崇之兄侯莫陈顺。

侯莫陈顺同样也是资望深厚的武川老人,只是差了随同贺拔岳进入关中平叛的履历,是跟随孝武帝一同西迁进入的关中。其后与台府的关系虽然有些疏远,但在大统初期关陇局面的稳定也都颇有贡献。如今其人被提名为大将军,无论个人的才能还是履历也都无可挑剔,几位柱国对此也都没有反对。

当这一项任命获得通过后,参加会议的侯莫陈崇自然是忍不住笑逐颜开。他在柱国之中本就因为年龄问题而显得资历有些浅,如今兄长被任命为一线的统军大将军,彼此搭配权势顿时便凸显出来。

紧随侯莫陈顺之后被提名的便是宇文贵,宇文贵虽非武川旧人但却是夏州大豪,而夏州一干人士乃是如今大行台赖以执掌国中军政事务的心腹之众。宇文贵作为其中的核心成员,又被大行台引为同族,如今升任大将军,也是情理应当。

宇文贵之后受到提名的便就是豆卢宁了,看着李弼提出这个人选,在场众柱国心内也不免暗生吐槽,感情这第一波提名比的就是各自心腹?

豆卢宁虽然被提名出来,但无论是资历还是功勋其实都没有笃定必选的理由,虽然这两方面都没什么问题,但也都不够出众。

虽然说当年作为侯莫陈悦部将,豆卢宁随同李弼归降大行台宇文泰,使得宇文泰得以控制关陇,但是侯莫陈悦部将中已经有一个李弼高居柱国之位。至于豆卢宁,给不给任大将军其实都说得过去。

李弼掐着这个点提出豆卢宁,当然也是为了向几位柱国要人情。前边讨论侯莫陈顺和宇文贵两人的时候,他可都没有发声拒绝,大行台和侯莫陈崇若是拒绝自己的亲信老部下,这总有点说不过去。

至于其他几名柱国,当然也没有强烈的反对动机。几人当中资历人脉最深厚的独孤信,已经有一个女婿早就提前就位了,如果还要争抢第一轮的名额,那吃相就有点难看了,而且得罪了李弼也直接杜绝了再拿下一个名额的可能。

于谨、赵贵都是要看大行台的脸色,至于李虎因为久镇长安,本身并没有什么足够资格争夺位置的亲友部将,而且在之前授任元家宗室的时候,大行台已经充分采纳了他的意见,这会儿自然犯不上因为一个自己没有需求的位置而得罪李弼。

因为李弼提出的时机很巧妙,尽管豆卢宁的资历并不那么硬挺,但在一圈意见征询下来,在场也没有人明确的表示反对,于是这一任命便顺利的获得了通过。

眼见李弼的提议获得了通过,赵贵顿时也变的活跃起来,张嘴提议道:“旧年清水公遇害,众将皆命悬贼手,赫连达勇而敢当,奔赴夏州告变求救。近年虽然事迹无显,但追述前功对关陇安定居功甚伟,堪居领军大将之职!”

旧年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惊疑不定,赵贵首倡拥戴宇文泰为主,而赫连达则亲自奔赴夏州将宇文泰迎到平凉接掌贺拔岳余部。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赵贵与赫连达可谓是宇文泰能够成功入主平凉的最大推手。

然而赵贵此言出口之后,别席中的李虎脸色就变得有些尴尬,不待其他人发声,自己便先开口道:“赫连达不如达奚武!”

达奚武当然功勋出众,在大统初年几场同东魏之间的大战中全都有非凡的表现,而且去年又有和李伯山一同平定汉中之功。如果单纯按照功劳的话,其实应该是被最前提名之人,只不过因为与在场几位柱国并没有特别亲善的关系,故而并没有被率先提及。

眼下李虎提名达奚武也并非与之关系多好,主要还是为的否定赵贵的提议。

正如赵贵所言,赫连达近年有乏出色的表现,甚至至今仍然还只是车骑仪同,并非骠骑开府,若仅仅只是凭着旧年前往统万城通知迎接大行台便授予大将军之位,这显然就有点打脸李虎了。

因为类似的事情李虎也干了,只是去的并非统万城。

赵贵也是瞧着李弼目的达成的太轻松,所以才突发奇想试试做一个提名,却不想直接刺激到了李虎的敏感神经,而李虎所提出的人选又是一个让人不好质疑的人选,一时间也让赵贵颇感尴尬,不由得便转头望向大行台,然而大行台却直接避开了他的眼神。

宇文泰对于每一位大将军的人选都有细致的考量,赫连达完全不在他的考虑之中,如今被赵贵贸然提出,而若由他出口拒绝的话,多少会有凉旧人之心,索性避而不言。

“达奚武确是一个合适之选,其旧年功勋已经有目共睹。去年的克定汉中虽然非其首功,但伯山淮南转击慕容绍宗之后,控制汉中情势,扑灭诸方贼情,达奚武也功不可没。单凭此节,居任大将军便无可挑剔!”

独孤信同李虎交情颇深,自然不能看着这个老兄弟发言冷场,但大行台没有直接说话,便自己开口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