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54节(1 / 2)
之前在从西魏手中夺回河洛之后,此边便经过斛律金和他自己、以及其他大将们认真推演设防,自以为已经将一系列的防务都设置的非常周全,可是如今当那小煞星再次引军杀回的时候,可朱浑元却不免又觉得河洛防务仍然多有漏洞,似乎处处都有可能成为李伯山进攻的目标。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虽然可朱浑元自诩早已经走出了之前落败于李伯山的心理阴影,但其实仍然残留着极大的影响,毕竟作为一个成名已久的宿将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惨败于一个后起之秀手中,任谁都有点看不开。
在经过一番认真的思索,再加上通过李伯山个人用兵风格的参考之下,可朱浑元便渐渐觉得李伯山是极有可能想要再攻河阳南城。
其人手中掌握着一种非常强大的攻城利器,这一点北齐方面早经过潘乐和斛律金等人的证实。所以对其他人而言牢不可摧的城防,在李伯山眼中则未必。
如今河洛之间虽然各种要塞不少,但真正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河阳南城。尤其在西魏大军即将攻来的情况下,一旦控制住了河阳南城,那么整个河洛地区的北齐守军都将后路被断、瓮中捉鳖。
尽管奔袭河阳南城的风险极大,但利益同样也是巨大的,再加上此前便有成功的先例,所以可朱浑元认为这一可能是极大的。
尽管他对李伯山的图谋另有自己的看法,但也并没有就此忽略元景安的奏报,毕竟无论发生任何情况,宜阳九曲城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元景安有这样的警惕心当然也是好的。
而且可朱浑元也并没有将自己的猜测就当作是真的将要发生的事实,他还是又将河洛诸方的防务略作调整,其中关系到宜阳和金墉城之间人员物资交流的枢纽柏亭城,还有洛水南面的柏谷坞全都增设重兵,确保就算遭受袭击,也能等到援军的到来。
至于那个极有可能遭受攻击的河阳南城,因有伏流城不战而走的前例,为了保险起见,可朱浑元还是决定由自己亲望坐镇,以免发生最坏的情况。
李泰虽然仍是驻军伊阙,但河洛之间的氛围变化他也能感受得到。他所派遣的斥候出入越来越顺畅,受到敌军的截杀围堵越来越少,这意味着敌军的精锐主力正在收缩,而不再像之前那样分散各方、漫及郊野。
这对李泰而言自然是一个好消息,毕竟他当下的目标就是能够成功穿过河洛平原,从东南处的伊阙跑到西北方的瀍水。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也并没有即刻便展开行动,而是又等了几天继续养精蓄锐,让那些小子们把战马养的更肥一些,顺便也让返回关南的魏玄等人有时间去完成他们需要进行配合的布置。
时间到了九月下旬,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李泰终于率部从伊阙出发,摸黑向着洛阳方向前进。不出意外的,他这一动自然也引起了周围齐军耳目的关注,有人继续追随监视,有人则忙不迭将消息向后方传递回去。
当驻守河阳南城的可朱浑元得到敌军有所行动的时候,已经是到了第二天的上午时分,而经过一夜赶路之后,李泰所部人马也已经抵达了洛阳故城城西的千金堰附近。
“敌军只有三千轻骑、业已抵达千金堰?”
可朱浑元将这一情报略加思忖,脸色登时一边,继而便沉声道:“这李伯山是要夺取金墉城!速速迎击,不要给他造具攻城的机会!”
第0656章 天雷助战
从河阳南城到金墉城距离也并不算远,而为了应对各种突发变数、能够及时增援诸方,可朱浑元也一直保留一支精锐骑兵随时准备投入作战。
当此时确知敌军动向之后,可朱浑元当即便下达了出击的命令,不过为了避免这仍是疑兵之计而顾此失彼,可朱浑元此番并没有亲自出击,只是着令亲信部将率部前往,并且下令无论发生任何情况,都要死死咬住这一支敌骑不放,不要任其流害诸方。
部将领命之后,当即便率部出发。而当他们抵达金墉城下时,敌军也已经通过了洛水浮桥进入洛北,但却并没有直向金墉城而来,而是往西北方向而去。
“出击!大王有令,绝对不可放脱这一支贼军!”
眼见到敌军的动向并不符合主将前所预判,那骑将不免一愣,但也并没有多想其他,当即便下令直向敌军阵队冲杀而去。
“随旗而行,不得恋战!”
李泰听到侧面金墉城方向那汹涌奔腾的马蹄声,便也无作迟疑,当即便下令部伍加快行军速度,沿着瀍水河谷一路向北面邙山山野而去。
双方就这么一追一逃,转眼间便又行出了十数里,随着渐入山林,河道逐渐在收紧,两侧的植被也越来越茂密。
由于齐军精骑已经做好了作战的准备,将士多有被甲,而西魏人马根本无心交战,彼此行军速度便有些差距,距离逐渐拉远。
可是随着山道渐渐变得崎岖起来,西魏人马的前进速度也降低了下来。前方复行七八里,虽然仍有道路清晰可变,但却崎岖的难再纵横驰骋。
这时候,后路追赶的齐军也终于靠近上来,并且开始蓄势准备向西魏人马后路发起冲杀。
然而正在这时候,两侧山岭间突然旌旗大张、鼓角齐鸣,早有预设于此的伏兵居高临下的向着河谷中的北齐人马引弓射来。
变数陡生,自然让齐军大感震惊,不过由于此间河谷尚算宽阔,再加上将士多有被甲,故而虽然遭遇伏击,但却并没有立刻便出现大的伤亡。
当然骚乱总是在所难免的,震惊之下,许多齐军士卒下意识拨马回逃,或是左冲右突,不免便发生了一系列的踩踏事件。
“不要惊慌、不要惊慌!敌军伏兵数少,速速结阵杀敌!”
那骑将最初也是颇感慌乱,但没过多久便发现河谷两侧虽然声响阵仗不小,但实际射出的箭矢却并不多,而且距离河岸颇远,杀伤力非常的有限。
听到主将这一提醒,其他将士们也很快注意到了这一点,忙不迭各自约束部伍,渐渐的让骚乱平息下来,冲在最前方的将士们主动下马列阵,战马则被牵引到后方,很快就摆出一个步骑结合的战阵,可见也是战斗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百战精锐。
李泰并不知韩雄等人业已至此并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但见此状后顿时便也喜出望外,他着令前路人马避在道路两侧即刻下马披甲,后路轻骑则继续向内里前进,很快便也完成了步骑战阵的前后切换,然后便率领部伍沿河谷由内杀出。
此时北齐追兵们正自结阵河岸处,眼见魏军紧逼而来,便以步阵迎击,同时后方骑兵沿着河谷内外穿插,确保后路不会被伏兵设阻拦截,准备且战且退。
很快双方步甲将士们便交战在一起,各自都是精锐之众,一时间战况便有些胶着。
作为主攻一方的荆州军们奋力砍杀着眼前的敌人,但在齐军的顽抗之下一时间也难击破敌军的战阵。随着步阵战况胶着,双方便各自都又不约而同的以精骑出击敌军步阵侧翼,当然免不了又是骑兵斗杀在一起。
李泰这一次并没有亲自入阵杀敌,而是在后方同入此埋伏并接应的韩雄等人汇合,韩雄不无惭愧的说道:“末将得魏将军传告大将军命令之后,即刻引部自新安北上,前日前部便抵达邙岭,但因军众寡少,只能虚张声势,未能大军实伏于此。”
“韩将军不必介怀,知你诸方人马近年于此情势很是艰难。此番能来接应配合,使我客入贼境免受欺侮已经让我非常感激了!”
李泰听到韩雄这么说之后,便笑着安慰两句。
此番会师其实并没有经过事前缜密的商议,只不过是李泰形成一个思路之后便着魏玄归告韩雄,但就连他所部人马能不能够成功且及时的赶到瀍水,他其实也是不能保证的。尽管如此,韩雄仍然义无反顾的率部前来,这自然是因为对李泰抱有极大的信任。
“唉,大将军这么说,末将等更感羞惭。旧年大将军入境击贼、功绩辉煌,离境之日虽因庸人害事、形势不复最好,但仍不失经营维持的余地。但东贼师众卷土重来,末将等败绩失地、连连后退,新复之土尽数沦陷……”
韩雄讲到这里,神情更显失落。
李泰见其须发灰白、身形也较之前分别时瘦了许多,可见这几年过的也是颇为煎熬,甚至毫不掩饰对之前军败于此的赵贵和宇文护的轻视,心内也是不由得一叹,转又说道:“韩将军等虽然是一地之雄杰,但贼是举国之力来攻,以寡敌众、纵然败绩亦情有可原。”
说话间,天空中突然雷声轰鸣起来,似乎是要下雨。李泰看一眼前方河谷中的战况仍然胜负难分,而且双方斗志也都非常顽强,怕是短时间内难以结束战斗。
想到将士们昼夜兼程抵达此间,体力消耗必然也已经快达到了一个极限,若再继续雨中交战,秋雨冷冻之下恐怕会有疾病缠身,就算军中携带有足够的应对时疫风寒的方剂药物,必然也会极大影响接下来的行动,于是李泰便想尽快结束这场战斗。
不过看敌军仍然厮杀勇猛,李泰也不得不感慨这些北齐军队斗志之强,之前遭受伏击恫吓,但在缓转过来后却仍能保持斗志昂扬,确实是非常难缠的对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