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2 / 2)

傅彦微笑着继续喝酒吃菜,一边观察着席间的众人。

好像没有看到有谁一反常态。

从今早来到顾家,一直到现在,每个人见到自己的反应都符合人之常情。

并没有蹊跷之处。

或许想要刺杀他的人并不在席间呢?

这倒是很有可能。

今日来参加顾家长孙满月宴的大多是年轻一辈,而真正的背后主使更有可能是那些大权在握的老狐狸。

不出所料,刺杀一事调查起来没那么容易。

正琢磨着,突然又有人朝傅彦这边看过来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文嘉兄自与冯氏千金解除了婚约之后,好像再未定过亲事吧?”谢家大公子谢无懿问道。

傅彦愣了一下,立马猜到谢无懿想要说什么。

于是傅彦笑着点点头说:“的确如此。只是如今我大梁内忧外患,我辈更应当以国事为重。至于婚姻嫁娶之事,我自认羽翼未丰,又如何支撑得起自己的小家呢?”

“不知伯升如何看?”

谢无懿稍微顿了顿,随即展颜笑起来,“文嘉兄果然是心怀天下,小弟佩服!只是所谓先成家,后立业。想必令尊令堂也希望文嘉兄早日成家吧?”

这家伙是真没听懂言下之意,还是装傻呢?傅彦心想。

“说起来,我还真想起一个人。”谢无懿笑吟吟地问道,“我舅父家的表妹如今也到了及笄之年,生得姿容秀美、蕙质兰心。十日后是腊八,表妹也会一同前往慈云寺祈福。不知文嘉兄可愿同行?”

第71章

卯时三刻, 文武百官已经在太极殿外规规矩矩地排好了队。

此时天还没亮,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将众大臣冻得哆哆嗦嗦。

“今日为何迟迟不开朝?”一位官员小声问左右道。

“谁知道啊,往常这个时候都进殿了。”另一位官员说。

“嘘, 小声点, 别被礼仪官听见了, 到时候又记你一笔!”

先发话的官员抬头一看, 果然瞧见礼仪官拿着小本本正朝自己这边走了过来。于是他立刻噤声, 垂着脑袋装作什么都没干。

两刻钟后, 内侍终于从殿内走了出来。

“宣百官入朝——!”内侍总管手持麈尾, 高声宣布道。

官员们依次缓慢入殿, 分立两侧。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

片刻后,内侍总管再次高声道:“皇上驾到——!”

百官齐齐行礼,山呼万岁。

元兴帝步入大殿,端坐在御座之上, 对众臣道:“众爱卿快快请起。”

大梁的早朝制度要求每个月集中汇报一次政务, 各部门轮流向皇帝简单总结一下这一个月以来的情况。

至于平时, 一般来说都是“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然而每次早朝都能拖很久,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至少也得一个时辰才能散朝。

如果碰上大量要紧事都堆在了一块,那超过两个时辰也是可能的。

就比如今日。

中书舍人郭子安率先向前一步,掷地有声地禀报道:“臣郭子安有本启奏。”

元兴帝微微颔首,“启。”

“陛下,臣接到西北泰和郡守上奏,其言西北战事不断, 流寇肆虐,扰乱乡里。据言郡守已经派遣地方官兵多次剿匪未果,又有北疆贼子频繁骚扰我大梁边境,使得边关士兵分身乏术,苦不堪言。还请陛下发兵援助,平内乱、定边疆,早日还西北百姓以安居乐业。”

元兴帝闻言,微微皱眉,“这些事朕怎么才听说?已经持续多久了?”

“这……”郭子安道,“奏书中并未明确告知,臣也是昨日才得知此事,心想此事事关重大,便一刻也不敢拖延,立即禀告陛下。”

“嗯,此事关乎边境稳固,朕须深思熟虑,再做决断。”元兴帝缓缓道,“兵部尚书李和昌、大将军顾怀仁、中书令陈斌、以及左右两位都御史,待会下朝后请留步,朕要与你们单独商议此事。”

“臣等遵旨!”几位大臣齐声应道。

“说起北疆战乱,朕倒是想起来,傅爱卿的长子在回京路上险中逃生,已经平安回来了?”元兴帝看向傅景渊。

“正是。”傅景渊上前一步行礼道,“承蒙陛下挂念,犬子命大,从那北疆刺客的刀下脱身,又幸得当地村民搭救,这才捡回一条命。”

“傅爱卿勤政为民,想必也是上天开眼,天佑英才,朕甚喜之!”元兴帝朗声笑道。

“臣代犬子叩谢陛下!”傅景渊连忙拱手行礼。

“既然令郎已平安回京,官职一事今日也一并定了吧。”元兴帝道,“众爱卿对此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