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 / 2)

虽说这件事主要是郁云骞和刑部、大理寺那边在做,但是傅彦也得保证实时了解到最新的消息。

除此之外,他还得分出一部分精力调查刺客的事。

先前狄云枫调查到了九影针,线索便戛然而止。

于是傅彦让他派人去岭南深入调查,一定要找到究竟是谁雇佣了刺客意图要他的命。

前几个月一直都了无音讯,傅彦本来已经开始陷入绝望。

然而就在五月初,事情迎来了转机。

不调查不要紧,一调查还真让狄云枫找到了关键线索。

“大公子,属下派去岭南的探子在市集上发现了一锭官银。”狄云枫道。

“根据其编号判断,应该是出自金陵城的官银场。属下猜测,定是朝中有人暗中勾结岭南的江湖组织。”

傅彦闻言皱眉道:“可若是朝中之人送过去的,对方应该会将这些银子给融了重塑才对,又为何会流落到市集?”

“这个属下也不清楚。”狄云枫摇摇头,“探子说,他们只发现了这一锭。所以,或许是那批官银被小贼盗走了其中一锭,随手花出去了。”

“但不管怎么说,有了这锭银子上的编号,咱们就可以查到它的来源。”

说着,狄云枫将一张纸递给傅彦,“这便是上面的编号,属下没有权限前往官印场查看,后续的事还是得大公子您亲自出手。”

傅彦将那张纸展开,扫了一眼后点头道:“行,我了解了,做得很好。继续查下去,一有消息便告诉我。”

“是。”狄云枫行礼道,“属下告退。”

傅彦盯着纸上的银锭编号,陷入沉思。

得找个办法获取查看官银场记录的权限。

可是那边没什么熟人,要想不引人耳目地调查下去,似乎有点麻烦。

傅彦看着自己面前堆成小山的文书,突然计上心头。

次日,傅彦前往官银局。

“我乃吏部员外郎,前些日子收到弹劾官员私吞公饷的文书,还需官银局提供相关账目,以彻查此事。劳烦阁下帮忙通报一声。”

说罢,傅彦将自己的腰牌递给看门的小吏。

对方检查过后,连忙点头哈腰道:“好的,大人您先在此稍坐片刻,下官这就去禀告库务司长使大人。”

“劳烦了。”傅彦一点头。

很快,一个穿着官袍的青年风风火火地从内厅走了出来。

此人走路带风,一举一动都特别干脆利落,一看就是个能干的。

“方才有事耽搁了一会,傅大人莫怪。”来者笑着向傅彦行礼道。

“在下是官银局库务司的长使,姓陆,名韬。方才听人通报说,傅大人是为调查官银记录而来?”

傅彦也连忙行礼,客气道:“陆大人有礼了,你我同级,大人又年长于我,直接称我表字文嘉便可。傅某此番前来,的确是有事相求,不知陆大人可否移步旁厅,容我细说?”

陆韬哈哈大笑,爽朗应允。

“那便这边请。”陆韬做了个“请”的手势,随即带着傅彦一路来到旁边的一处屋子。

傅彦将怀中抱着的那一摞文书放在桌案上,再次阐明了来意。

“竟然有这么多?”陆韬讶异道,随手拿起一封文书翻阅起来。

“是啊,这不年中政绩考核在即,官员之间互相弹劾之风也是愈刮愈大。吏部那边不敢有一丝纰漏,这才决定彻查此事的。”傅彦笑着说道。

陆韬一边看,一边点头,“那好,我叫他们给找一下从去年年初开始的记录,一会给傅大人送来。”

“如果可以的话,能否将两年以内的都调来?”傅彦问道,“这批文书所涵盖的时间跨度较大,可能需要从前年年初开始的记录才行。”

然而这只是个幌子,傅彦之所以这么要求,不过是因为狄云枫给他的那锭银子上的编号来自两年前。

银两的铸造、支出和流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极为重要,故而出自官印场的每一锭银子都有独一无二的编号。

就比如狄云枫在岭南发现的那锭银子,其底部的编号为——

辛未零四一百七十七。

这个编号的意思是,这锭银子是辛未年铸造的第四批的第一百七十七号。

其实傅彦拿来的那摞文书当中并没有辛未年的,但是他就是料定了陆韬并不会一封一封地看,才故意模糊了年份。

这样他就可以借着查政务的由头,正大光明地调查这锭银子究竟从何而来。

陆韬应允之后,让傅彦现在此处歇歇脚、喝口茶,一会就会有专人将记录送来。

“陆某还有政务在身,就先去忙了。”陆韬笑呵呵地拱手道,“傅大人若是还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让他们通报便是。”

“有劳陆大人。”傅彦感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