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 / 2)

傅彦在屋子里歇了一会,只见两名小吏端着厚厚的一摞账本走了进来。

二人将账本放在傅彦面前的桌案上,恭敬道:“大人,这些是您要的记录,两年之内的都在此了。”

傅彦微笑颔首,“多谢。”

待那两名小吏退下之后,傅彦赶紧开始翻查起来。

以前只拿过官银,这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官银局的账务记录,原来竟然这么详细!

账簿中所记载的除了银锭的编号,还有它具体的铸造时间、负责铸造的工匠姓名、产自几号熔炉、纯度、重量、外观形容,以及这锭银子的发放去向、接收人和用途登记。

傅彦找到辛未年的账簿,从中找到了第四批次的相关记录。

从账簿记录上来看,第四批次开始铸造的时间是前年的七月。

也就是距离傅彦遇刺那段时间的一年以前。

他快速定位到这一页,沿着编号顺序往下看。

很快,傅彦便找到了相应的编号。

银锭编号:辛未零四一百三十五,至,辛未零四二百一十七。

重量:一两

发放去向:靖勇伯府

接收人:靖勇伯府管家李载

用途:靖勇伯李和昌辛未年俸银,于腊月二十日发放。

旁边还盖了一个章,意思是已发放完毕,确认无误。

傅彦盯着面前的白纸黑字,不禁瞳孔骤缩。

竟然真的是李和昌!

第102章

李和昌为何要杀他?

傅彦不禁陷入沉思。

虽说傅家和李家偶尔确有些冲突, 但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根本不至于下死手。

硬要说起来,两家之间最大的竞争关系其实在宫中——

也就是最终大殿下和二殿下谁能继承大统。

不过傅彦实在想不通皇子夺嫡为何要拿他开涮。

傅彦觉得自己现在之所以一头雾水,是因为他了解的信息还不够多。

如果这背后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勾当呢?

看来还是得暗中调查一下李家。

然而傅彦还没来得及展开计划, 他的思绪就被郁云骞打断了。

“阿骧, 好消息!”郁云骞大步流星地朝傅彦走来, 脸上洋溢着喜气。

“是不是入云峰的事情有结果了?”傅彦连忙问道。

“正是。”郁云骞说, “我方才面见了圣上, 把事情原委都禀明了。圣上了解之后也表示理解, 并且愿意给他们一次机会。”

今日早朝过后, 郁云骞没有随其他大臣一同离宫, 而是单独去御书房拜见了元兴帝。

“爱卿来找朕,所谓何事啊?”元兴帝也才刚回来,坐下喝了口茶,悠悠道。

“禀告陛下,臣奉陛下之命, 为带兵前往宁远郡支援剿匪一事做准备, 中途却发现了些令人为难的事情, 特请陛下定夺。”郁云骞恭敬道。

元兴帝闻言,将茶杯放下,好奇道:“哦?郁将军久经沙场、对付匪寇颇有办法,竟然还有令你为难的事,不如说来听听?”

“是。”

于是郁云骞化繁为简,将傅彦当初其实是被入云峰上的人所救一事讲了一遍。

“还请陛下恕罪,臣妹与傅尚书夫妻二人一直教导孩子,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所以臣的外甥才会因为对方于他有救命之恩,而将入云峰上藏有逃犯一事瞒了下来。少年人总是会因为重情义而做出些不理智的事, 绝非是故意要欺瞒陛下!”

说着,郁云骞将一摞卷宗拿了出来,双手呈上。

“这些便是入云峰上部分逃犯当年的卷宗。这几个月以来,臣已经逐一调查清楚,其中无一例外都是事出有因。”

“这些逃犯要么是被逼无奈,要么是为家人报仇,要么则是被推出去顶罪。总之,他们并非大奸大恶之人,而是走投无路才落草为寇,还请陛下给他们一次机会。”

在一旁垂手候着的大太监立刻将卷宗接过来,躬身递给靠在软榻上的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