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2 / 2)

“皇后这些日子辛苦了, 还是要好好调养身体要紧。”元兴帝拉过李皇后的手, 拍了拍, “贵妃办事谨慎妥帖, 让她帮你管理后宫, 朕很放心。”

李皇后抓着元兴帝的手一紧,但还是虚弱地点点头道:“臣妾谢陛下挂念。宁妹妹素来办事周到,臣妾便可安心养病了。”

元兴帝似乎对她这个反应很是满意,又温声细语地嘱咐了李皇后几句保重身体之类的话,便起身去处理政务了。

侍奉在一旁的赵承安只是默默看着, 一双凤眸中透露着与年龄不符的神色。

宸华殿内冷清寂寞, 然而凤栖殿内却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

琼枝喜气洋洋地将凤印呈到宁贵妃跟前, “奴婢恭喜娘娘!如今这凤印到了娘娘手里,说明圣上是看重娘娘的。”

“是么?”宁贵妃将那枚凤印拿在手里掂了掂,面上却是不见欢喜之色。

“可本宫怎么觉得,此事没那么简单呢?”

琼枝不明所以地问道:“娘娘此言何意?奴婢倒是觉着圣上此举是对娘娘心有愧疚,毕竟当年若不是他们李家用了见不得人的手段将女儿塞进王府,今日坐在六宫主位的,应当是娘娘才对。”

“琼枝,以后这种话不准再说,知道吗?”宁贵妃愠怒道。

“可是……”

“在自己宫里也不准说。”

“是。”琼枝虽替宁贵妃觉得委屈, 但也只好听命。

不过琼枝说得也不无道理,宁贵妃一边把玩着凤印一边想道。

当年,宁贵妃和还是魏王的元兴帝被先帝赐婚,本应挑个良辰吉日完婚的。

少女时期的宁贵妃对这桩婚事并不算满意,毕竟那时的她仍对“一生一世一双人”抱有幻想,希望自己未来的夫婿可以只爱自己一人。

魏王钟情于顾令惜,多年求而不得,此事整个金陵城都知道。

自己和顾令惜同为金陵四大世家的嫡女,人家不要的,她也不想要。

但这桩婚事毕竟是先帝赐婚,又考虑到家族的前途,宁贵妃倒也没反抗。

结果谁知道就在先帝赐婚后一个月,李氏女不慎于上巳节失足落水。

当时曲水河畔两侧站的都是人,一个未出阁的世家贵女若是就这么湿着衣衫从水中出来,别说是她自己名声尽毁,就连整个李家都得跟着丢人。

就在李家下人不知所措的时候,魏王恰好路过。

见此情此景,魏王立刻解下自己的披风,将李皇后裹得严严实实,就这么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她抱回了李家的马车。

此事很快就在金陵城闹得沸沸扬扬。

先帝头疼坏了,照理来说,一个未出阁的世家之女让皇子给看了个透,皇子是肯定要娶她的。

但在此之前魏王已经与傅氏女有了婚约。

李氏和傅氏门第相当,不管让谁做妾都难以跟其背后的家族交代。

最终先帝只好破格让二女都嫁与魏王做平妻。

然而魏王和宁贵妃的婚约定在了三个月之后,而李皇后落水一事已经闹得全城皆知,不好再拖延时间,只能让李皇后先入王府。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后来魏王登基后,李家及其党羽便以“先后有序”为由,“建议”元兴帝立李氏女为皇后。

当年傅家官位最高的人是傅彦的祖父,却也只做到了从三品官,而李家老太爷却已经是权倾朝野的太尉。

李氏掌握了在朝中的话语权,元兴帝也不好说什么,只得立李氏为皇后。

此事便也成了宁贵妃多年的心病。

好好一个名门嫡女,如何能忍受得了嫁给别人当小妾?

即便嫁的是帝王,却也令她心堵得很。

元兴帝刚当上皇帝的那几年,宁贵妃还总是明里暗里地抱怨此事。

然而年头久了,她也慢慢不再提。

一是她自己看开了,什么帝王专情根本不重要,还是想方设法为家族带来利益更实在。

二是她发现每次自己一提此事,元兴帝都会面露不悦。

宁贵妃深知自己在宫里的地位与娘家在朝中的地位相辅相成,便只好收起那些小性子,一门心思在宫中站稳脚跟、培养儿子。

“这凤印在谁手上不重要,谁的儿子能得圣上器重才重要。”宁贵妃说道,“本宫是担心,圣上今日让本宫暂掌凤印,明日就会提拔七殿下。”

琼枝纳闷地看着宁贵妃,然后瞬间恍然大悟。

果不其然,几日后元兴帝在早朝宣布了一件要事。

“七皇子聪慧伶俐、敏而好学,先前居于冷宫却仍旧能读书写字,对诸多事宜都有一番独到的见解。朕膝下有如此贤能之子,前十四年却疏于管教,没能给他寻个先生,朕实在是过意不去。”元兴帝语气中充满了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