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489节(2 / 2)
他打开电脑,两手在键盘上游走,试着编写教材。
他打算编写两种教材,一本《脑科学》,一本《生物制药》,恰好也是他的两个硕士学位。
但编着编着,他发现不行,施展不开。
“老师,上级要的教材编写任务,我能不编一本,而是编一套教材吗?”宋河发消息问。
“一套教材?什么意思?你不会要连出好几本组成一个系列吧?”相晓桐回复。
“单本的话内容确实太稀薄,我想出上几本组成一整套。”宋河解释,“我尽量压缩成上下两册,实在不行就上中下三册,还不行就搞个四五本。”
“应该不行吧?我帮你问问。”相晓桐道。
宋河等了半小时,消息来了。
“建议你试着编两个版本,一个单本,一个套装,同时递交院士会议送审,最后哪个能过就用哪个,不能过的另一个版本可以走其他途径卖。”相晓桐回复。
宋河有点头疼,但貌似没有更好的办法,“好,那老师我两手准备。”
“我这边忙,没精力帮你把关,这回只能靠你自己了。”相晓桐回复,“编教材对你来说难度太大,它不是考验你对前沿科技的掌握,而是考验教学能力,你只当过半年老师,做好失败的准备。”
“明白,失败了我就自己联系出版社印出来,给我的学生用。”宋河回复。
嘴上是这么说,但他信心很足,失败是不可能失败的,相老师其实走入了一个误区,世界上最会编教材的人并不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一种人编教材的能力更强,那就是自学成才者!
巧了,在自学成才这方面,宋河绝对功力深厚!
他知道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需要从什么角度学起效率最高,也知道什么样的课后题能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真正考验学生的学业水平!
春节前五天,通知来了!
宋河出的期末卷通过院士会议验收,而且是高分通过,获得一致好评!
整个前沿科技大学,进入教材编写队伍的讲师不多,区区26位,平均每个学院只有一两个。生物领域只有两个讲师成功进入编写队伍,一个宋河,一个生工的庾才艺。
很快,宋河被拉进一个群聊。
【生物领域教科书计划交流群】
进群之后先是全员禁言,天南海北的高校教师和学术大牛成群结队地涌进来,大家基本都互相认识,或者久仰大名,如果不禁言的话,肯定群消息会热闹地像放鞭炮。
很快,群人数升到490人,停下了。
众神云集!
群主是侯院士,农科领域的大神,擅长提高各种瓜果梨桃的产量,每隔几年他育种的新水果都会横扫亚洲市场。
人到齐了,侯院士跳出来说话,宣布重要内容!
第657章 回家过年
侯院士先甩出一个链接。
“这个链接是教材提交窗口,编好的教材直接点进去提交即可!”
“要注意,提交的教材里不要出现编书人的姓名,因为所有教材都要进行不记名审核,并进行多轮不记名打分,我们的原则是不看编者的名气地位,只看教材的质量!”
“希望大家的初版教材可以在两个月内提交上来,我们争取高考结束后完成一批新教材的印刷,让大学生们能在秋天试用新教材,再根据试用反馈不断修改!”
“新教材是一个长期工作,可能会持续三到五年,各位同志有什么问题意见,可以在群里畅所欲言,希望大家携手并进,做出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教材!”
侯院士把这一大段发了群公告,随后解除全群禁言。
群里顿时热闹起来,乱哄哄地刷消息,有互相寒暄的,有喊话一起编教材的,有直接询问学术问题的,消息多的几乎刷出残影!
宋河头疼,果断把群消息设为免打扰,否则手机怕是要震烂了。
但群消息免打扰并没有让他清净下来,很快开始有好友申请弹出,手机成精了一样来回跳动。
宋河很快发现,自己居然有点势利眼。
如果来加好友的仅仅是不知名的大学老师,他便有些烦躁,虽然出于礼貌还是加上,但寒喧起来相当敷衍,对方狂拍马屁,说什么“久仰久仰”、“我读过您关于xxx的论文”,宋河只是随手回应“哈哈哈哈”、“过奖过奖”。
但如果来加好友的是学术大牛,他便有些诚惶诚恐,端正态度和对方认真寒暄,什么“久仰久仰”、“我读过您关于xxx的论文”之类的,学术大牛们也都挺随和,不时“哈哈哈哈”“过奖过奖”地回应。
等等,好像有点不对?
没什么不对的,巧合,巧合罢了。
有一些群友邀请宋河一起编写教材,但认真讨论了一下,发现侧重方向截然不同,编写科目也不一样,只得作罢。
最终,宋河还是决定独立完成教材编写!
单枪匹马编写大学教材,放在任何学科都是壮举,寻常学者想都不敢想,但宋河自认为有这个本事,至少本硕阶段的教材他能丝滑地编成。
深吸一口气,两手猛砸在键盘上,开工!
房间里的动静像钢琴家在狂躁演奏,又像一挺重机枪在持续扫射,键盘质量好的出奇,在如此狂暴的敲击下依旧稳定输出,也不亏宋河买键盘花的六千多块钱。
大量知识如飞湍瀑流一般倾泻到屏幕上,宋河编教材的工序有五道。
第一步先敲出知识点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