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狂跑偏 第32节(2 / 2)

碾碎他们!

总之,好嗨哦~

……

听众感官可参考《the-mass》(德国装甲师战歌)

虽然歌的节奏听起来很平缓,还一顿一顿的,一点都不着急,但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背后有一个交响乐团的在拼命搞气氛,塑造出一种恢弘壮阔的感觉。

第39章 拍摄进行中

与《陷阵突围曲》相似,《战车碾进中》并没有用到什么高深的音乐理念,只是将几个简单的旋律反复、快速,且不断加速的弹奏。

用高频、高昂的旋律不断地对听众进行“洗脑”。

“洗脑”的结果,就好像你在做题的时候,突然有人唱出一句“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一时间,你的做题思路就会被打断。

打断听众思考的节奏,让听众无法思考。

在难以进行思考情况下,人类的情绪管理能力会变弱,情绪很容易受环境影响。

被音乐感染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强。

这就是为什么哪怕歌手的唱功不咋地,作曲也没什么高深的地方,歌词也没什么内涵,乐器弹奏技术也不是很好,只要摇滚走起来,就容易让现场嗨起来的重要原因。

直接通过速度和音量这两种物理手段,强行破开听众的防御!

而与《陷阵突围曲》不同的地方在于,《战车碾进中》并没有什么仿佛故事剧情一般的变化,就只是在不断“走走停停”。

走几步,然后顺手碾压地人,再接着继续走。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一次次碾压的胜利中,不断积累的胜利让军队的士气越发高昂,明明只是重复了上一遍的旋律,听众却感受自己内心的激情随着一遍遍重复的旋律不断递进。

就好像第一次玩战斗类游戏的新手玩家。

嗯,毕竟柳乘荫这个曲子是从打游戏领悟的。

第一次遇到敌人时,心慌意乱,手忙脚乱,但好在赢了,并发现敌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

有过战斗经验后,再次遇敌,蓄势待发,提前做好接地准备,赢得更漂亮了。

熟练了之后,哪怕敌人不来找他,他都想要主动找敌人干架。

我的敌人在哪?

在将敌人杀得丢盔卸甲后。

我的对手在哪?

听完柳乘荫的钢琴曲后,这一次剧组人员并没有像听《陷阵突围曲》那般脱力,反而情绪十分高昂,动力十足。

柳乘荫没有让葛俊和刘畅继续尝试,而是让摄像将柳乘荫演奏的录像交给他们,让他们回去想想怎么模仿。

除此外,那被柳乘荫弹过的钢琴和古筝都得拿去检查、修理。

总之,今天的这一场高燃剧情注定是拍不成。

换下一场。

之后的戏比较顺利。

在剧本完成后,柳乘荫就已经通过【完美观感】所赋予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完成了这部电影。

现如今,在现实中把电影拍出来的过程,其实就跟抄差不多。

一个个镜头照着对过去就是了。

对于演员演技所暴露出来的一些缺陷,如果是对电影画面影响很严重的,柳乘荫就会指出来,根据脑海中的画面,根据演员的能力,给予准确改进的方向,令其改到合格范围中,最好的水平。

嗯,只是“合格”,以及“最好”,没法改到完美。

就算柳乘荫知道完美是什么样子,奈何受表达画面转文字的表达能力所限,加上这些“高性价”的演员也没有那份身体控制能力,无法做出柳乘荫的所要的动作。

如果是些影响不严重的,容易改正的柳乘荫就会指出来,让其尝试改正,那些不容易改的,柳乘荫就会靠运镜和后期将其掩盖掉。

总体来说,如果柳乘荫脑海中的电影画面感是1000分的话,这部电影的画面大概能有90分左右吧…

扣分点主要在于演员和布景上。

关于演员方面。

是因为演员的外形跟柳乘荫的想象的完美造型相差太大,还有就是无法做出柳乘荫想象中的肢体和表情。

造型上,柳乘荫想过通过指导造型上,通过化妆提升演员外形。

但柳乘荫又担心角色外形太完美了,导致观众过分注重演员的造型而忽略了电影的深度部分,那很可能会无形中提升得奖难度。

就好像对于漂亮、帅气的演员,人们总会忍不住怀疑其所获得的的荣誉到底有几分是来源于实力,几分是靠脸…

还有就是《星海》带来的教训,万一到时候又有人说柳乘荫“带歪审美”,又或者导致演员因为电影形象被某些不走正道的人盯上…

想到这里,柳乘荫不禁想起他当初把自己的魅力值整破百时,那个造型师看他的眼神。

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