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2 / 2)
这两行字笔画锋棱明显,书风遒媚劲健,实在是本朝开国以来难得几人的好字,与这草集中谢林岚先前看过的学生习作实在不在一个境界中。谢林岚勾起些好奇心,但并未找到落款来显示这两行字系何人所写。他细细品味这两句话:“今时.....
', '')('<!--<center>AD4</center>-->.无用....后来人.....”竟品出几分玄妙意味来,越想越觉得心中一热。
他翻开这书第一页,又惊了一惊,暗叹:“好字。”这字与先前扉页上的字虽显见不是同一人所写,但在入目的冲击力上更胜于前字。扉页上的两行字,已有了藏锋和简化,字体结构也随xi_ng而为,是至臻境地后的道法自然。但这篇文章中的字,却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似是意气风发的青年人所书。谢林岚是见过当世大书家写就的帖子的,但心中觉得不能及这两幅字十之一二,不由得心驰神往,暗叹:“竟写出这样好的字。”
他心中已因这字生了敬畏,又读起这文章的内容来,心中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生来十五年,在为文一途上,除了顾樊未拜服过任何人,此刻却才明白当年谢康公称赞曹子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情感。然谢康公当年尚可自诩“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在这人面前,谢林岚竟觉得自己不如其万一。词彩华茂,粲溢今古之外,竟有一种极高的清华骨气。谢林岚心中又叹:这般高韵洒脱,是可雄视百代的了。
他仔仔细细反复读完了文章,尚觉不能理其精华之万一,又回过头去读了一遍,然后登时品出些新况味来,又更觉这文章立意高妙。然后又重新读。如此反复,一篇文章读完,竟已接近黄昏了。
谢林岚读完这一篇文章,心中仍震撼不已。天朝竟有这样的文人,天朝竟有这样的文人。他颤颤巍巍地翻到落款处。只见二字——
梁鸿
谢林岚手中书卷登时落地。他早该猜到的,陇西梁氏,三十六代望族。顾家如此一来,想起今日顾沅说起少年文采风流第一之人,想必便是他那素未谋面的舅舅梁鸿了。如此高才,这个第一,自然是称得的。
想宋千里如今已四十左右,这集子中收录的他的文章,所作时的年龄不过也大约是十五六岁。想来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梁鸿如今也不过刚三十出头,想来这文章竟是他十岁左右时作的么?谢林岚叹息一声,才知道自己往昔骄傲自矜,如同井底之蛙。他拾起那文章来,细细抚m-o,心中却纳罕:没想到梁鸿竟是这样一个人。
在他心中,梁鸿该是一力匡扶儒学正道,君臣忠义的清介文官,字体自然也该是方正顿挫,骨骼分明的,文风自然也是深刻厚重一流。没想到如今字迹豪放洒脱,不拘于时,竟然与草圣张旭这般山人羁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兼笔走龙蛇,是天下气势。他暗道:“此人气魄,远在丞相之位以上。”
他心中百感杂陈,却想起父亲谢荣偃来,脸上有了笑意,道:“父王这样莽夫武人,少时可有这般文采?莫说作文章了,只怕诗词也未念过几首。”他这样说着,却蓦然想起那日在书房,谢荣偃借教诗之名二人行y-i-n乱之实的事情来,恨恨翻了几页书,道:“活见鬼,竟真一刻离不得。”
说罢,赌气似的坐在书斋的太师椅上,仔细往下看起书来。这集子中选了五六篇梁鸿的文章,谢林岚看得入了神,竟真的暂时忘却了谢荣偃,拿起纸笔誊抄圈点起梁鸿的文章来。
却说谢荣偃这边,顾樊走原是知会过他的,他诚心诚意了挽留一番,顾樊却道:“王爷高看顾某一眼,顾某省得。只是顾某才疏学浅,实在无甚余裕了。小王爷如今已经成人,依顾某一点拙见,以后有些路,要小王爷自己去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