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1 / 2)

不应捐的那几家有些红脸,原想着联手不捐的,没曾想倒是落得自己不占理了我的粮,我爱怎样怎样,怎么不捐反落了个不是?真是郁闷

郁闷也罢,魏池恐吓,庞吉生诳,磨破了嘴皮最后好歹都松了口。

回了衙门,庞吉生看魏池脸色都气青了,知道这人到底年轻,忍了这么一阵也是极限了,望他去睡这么一觉,把该放的放了。谁知却有个小校等在中堂,一见了两位就急急的迎了上来:两位大人好,耿将军有急事找!

正是当口儿,又从门外来了一个传令的,说:魏大人,许将军请您去

魏池终是有些烦了,嗯了一声,先往耿祝邱房里去。

耿祝邱斜躺在床榻上,他受的是生伤,要说用药也不用什么奇物,也就是每日消淤化脓的方子轮着换。耿祝邱五十有余了这战场上的人便都是这一般的体格好的时候自然是行路带风,但却几乎都是一病如山倒。

此刻耿祝邱脸堂泛黄,臂上依旧裹着白布,只有眼神还明亮。魏池每日都要来问安,纵是没有事情也是要来的,今天瞧过去只觉得耿祝邱更加憔悴了几分。一则是自己上司,二则是至交的亲叔叔,魏池赶紧收拾了心情走过去,恭敬的坐在榻边。

庞吉生知道多半是军机,只是将房内的灯火挑亮了些就随着那校官退了出去。

简陋的木门吱呀一声关闭了。

魏池说:将军身体可好些?今天倒是出了稀奇太阳,您看

耿祝邱看那木门,木格子透进了些日光,斜斜的织在石地板上。耿祝邱淡淡一笑,抬手将魏池肩上的雪渣拍了拍:军心还稳?

魏池避开军粮的事情不说,只是称是。

耿祝邱沉默片刻,指了指书案:将那两封信拿来看

魏池有些奇怪,起身去案边拿了信走过来。只见一封是普通的黄皮信封,上书茗俨启茗俨是耿祝邱的字。

只有简短的几句话,却让人心寒。

耿祝邱微微咳了几声:吏部侍郎,你知道的,刘敏刘大人,我与他是几十年的至交,如今朝廷的动向,他看透了,虽不干他的事,但他还是以私信

自王允义撤兵乌兰察布的消息传到京城,京城就闹开了锅。弹劾的折子险些埋了桌子,后来也不只是折子了,险些就要打起来。毕竟,老百姓的银子,本该修河道,本该修驿道,本该赈灾都被兵部拿去耗了不说,看样子还打水漂了。也是恰巧,禁宫南边一出角殿不慎走了水,本是件小事,却有个工部给事中,上了个折子说,南边是陈家发迹的地方,这一处火就是皇上失道,陈姓失道惹得,天谴!皇上几乎被气得翻桌子!按理说罢官也不为过但皇上没有刘敏就在此刻给耿祝邱写了信。

要是真杀了人,皇上也就算承了这战事的主责不过皇上既然没杀他,别说杀,连官都未降可见皇上是要脱窟了耿祝邱故作轻松的笑了一下。

魏池这才觉得背后一寒哪个上奏的背后不是有人呢?此一折多半是为了激将而上的,只要皇上沉不住气,严惩了,态度也就明了了这该打的仗依旧要继续打。可是皇上没有,不但没有还斋戒乞罪这,意思是说,与王家军撇开了立场,一切后果都要王家军来担待了么?

果不其然耿祝邱指了指另一封信:你看

另一封倒不是一封信,说是文书才对,是佳兴那边送过来的,打开却是盖的户部的章。

要粮也不过就是要粮却满纸都是推诿之词。沽城啊!沽城!耿祝邱突然猛地锤了床坊:近在咫尺,一两日就能到的粮食!就是不派!畜生啊!畜生!

魏池不知道何为沽城,只听说是为封义囤粮用的地方,但是因为是军粮,没有专门的军文是绝对不会发粮的!魏池的手指忍不住颤抖了起来,一封薄薄的文件冰冷而沉重的压在手上,只将那心寒二字领会了个透彻。

耿祝邱缓了一口气,将枕边的另一封信递给魏池。这封信就更短了,一句话,意思是,秦王那边战事吃紧,现在暂时来不了了。

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