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我本心将向明月(2 / 2)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似要将心中烦闷尽数排遣。
他看着毛骧,沉声道:
“六部衙门近日的情况如何?”
毛骧眼窝深邃,眼中透着危险的气息,沉声道:
“回禀陛下,六部衙门如今都在阳奉阴违,明里暗里反对迁都。
甚至还有人在衙门内说些大不敬的话。”
“都说了些什么?”
“陛下,臣不敢说。”
“说!”
“有人说说您年老昏聩,放着好好的应天不待,非要迁去那冰天雪地的山西”
“呵呵.”
奇怪的是,朱元璋听后非但没有发怒,反而笑了起来。
毛骧只觉得浑身汗毛倒竖,
陛下这般模样,在他伴君的二十年里寥寥无几,
而每一次,都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当即躬身,沉声道:
“陛下,臣今日散衙后,便将那些人抓回锦衣卫大狱,审问他们的贪腐之事!”
“罢了.抓人容易,改变人心却难。
抓的人越多,朝臣们的反对就越彻底。
把最近抓的人都放了吧。”
“什么?”
毛骧猛地抬头,满脸愕然地看向朱元璋。
待他目光对上上首时,却忽然愣住了,
不知从何时起,陛下的胡子与眉毛都已变得白,年老让他的双眼深深凹陷,就连身形都消瘦了许多。
毛骧瞬间反应过来,连忙沉声道:
“陛下,如今朝中逆党仍未肃清,绝不能放人啊!
若是将人放了,没了震慑,
他们只会变本加厉!”
朱元璋淡淡地看着毛骧,声音沙哑:
“锦衣卫中的内鬼,找到了吗?”
毛骧脸色一僵,重重低下头:
“回禀陛下,尚未找到。”
“呵呵.”
朱元璋又笑了起来,只是这笑容中满是嘲讽:
“京城锦衣卫就这么些人,连个内鬼都查不出来,又如何能在朝堂上找出逆党?
都放了吧,多关着也无益。”
毛骧忽然察觉到,
一股浓烈的危险气息笼罩了自己。
一滴冷汗从脸颊滑落,他猛然意识到一件事,
若是锦衣卫都无法坚定地站在陛下这边,那他这个指挥使,恐怕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毛骧只觉得满心冤枉,
如今整个朝堂都是这般局面,
他一个锦衣卫指挥使,
又如何招惹得起那些重臣?
但他的动作没有丝毫犹豫,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陛下,求您再给臣三日时间!
三日之内,臣必定找出锦衣卫的内鬼!”
“呵呵.别再折腾了。
把人放了,内鬼的事,你自己慢慢找吧。”
毛骧满头大汗,重重低下头:
“是!”
毛骧离开后,武英殿内再次陷入死寂。
不知过了多久,
一道身影从偏殿中缓缓走出。
此人四十余岁年纪,相貌粗犷,皮肤黝黑,一眼望去便知是北元人。
“陛下.”
他的声音沉重,在武英殿内嗡嗡作响。
殿外的武定侯郭英听到声音,连忙快步走进来,
一眼便看到了站在下首的高大身影,眼中满是疑惑,
这是谁?为何会在殿中?
这时,那道身影缓缓转过头,露出一张侧脸,似笑非笑地看着郭英。
武定侯郭英看清他的模样后,瞳孔骤然收缩,失声惊呼:
“你没死?”
“见过武定侯爷,下官这几年只是抱病在家,一直在静养。
近日大病初愈,便即刻进京面圣。”
“你”
武定侯郭英怔怔地看着他,又猛地看向朱元璋,见陛下仍在老神在在地静坐,忽然觉得浑身冰冷。
怪不得.怪不得锦衣卫从不设同知,也不多设指挥佥事,
原来陛下根本不担心锦衣卫后继无人!
前面没人,便从过去找。
正思索间,那道人影转回头,对着上首的朱元璋行草原五体投地之礼,沉声道:
“臣答儿麻失里赍,叩见陛下。”
直到此时,上首的朱元璋才扯出一丝轻笑:
“答儿麻,回锦衣卫任职吧,暂任指挥同知。
你的心腹杜萍萍,朕也叫回京城了,这次你们好好聚聚”
“陛下!”
答儿麻失里赍出声打断了他,沉声道:
“陛下,如今敌在暗,我在明。
若是臣此时露面,
不仅不便办事,还会被人刻意针对。”
朱元璋没有生气,反而问道:
“你想怎么做?”
“陛下,既然杜萍萍已到京城,以他的本事,自然能查出内鬼。
等他查出内鬼后,臣再与他暗中会面。
若是连他都查不出来,
那他便是不忠。”
答儿麻失里赍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草原人特有的肃杀与狂傲。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怎么做,你自己定。
你曾担任过锦衣卫指挥使,知道该如何行事,
朕只有一个要求,
找出锦衣卫的内鬼,以及宫中与之勾连之人。”
答儿麻失里赍起身跪拜:
“臣定不负皇恩!”
“好”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对他的答复十分满意。
一旁的郭英仍处于震惊之中,怔怔地看着答儿麻失里赍。
既然朝中的南人都不愿迁都,那就找北人来办事。
而这位答儿麻失里赍,曾是亲军都尉府的指挥使,那可是锦衣卫的前身!
自从锦衣卫设立后,他便淡出了朝堂。
洪武二十一年时,因为是北元人,他还曾以锦衣卫指挥的身份,
带人接收了故元国公老撒、知院捏怯来、副枢以剌哈、尚书答不歹的投降。
可在那之后,这人便莫名其妙地死了
他居然还活着!
郭英一时间竟有些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赵勉离开武英殿后,并未返回六部衙门,而是径直去了翰林院,寻找他的岳父,翰林学士刘三吾。
来到翰林院,一众翰林见到赵勉,纷纷上前行礼,眼中满是不加掩饰的羡慕。
这位赵大人在洪武十八年三月考中进士,位列二甲第七十一名,近进士只能算是优秀。
可就是因为有个好的岳父,短短四年便登上了尚书之位。
这般升官速度,当世罕见!
见赵勉走向内堂,众人更是纷纷投去目光,暗暗下定决心,
一定要在翰林院好好表现!
若是能入得了坦坦翁的法眼,他们也能一步登天!
内堂之中,赵勉看着坐在桌案后的岳父,躬身一拜:
“岳父大人。”
“嗯何事?”
刘三吾头也没抬,依旧看着手中的《大诰》,眉头紧锁。
“岳父大人,陛下今日召见了臣,要户部测算北方及直隶的赋税。”
“哦?你如何应对的?”
刘三吾的动作微微一顿,略带诧异地问道。
“我没有答应,想来陛下也该知道我的心思。”
刘三吾笑了起来,轻轻点了点头:
“陛下聪慧过人,怎会不知其中的猫腻。
如今的京城啊所有人都在装糊涂。”
“岳父,不如我们再加一把火?”
刘三吾的动作骤然停顿,过了许久后,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既然陛下执迷不悟,那便加一把火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