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181节(1 / 2)

特别在西魏这种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存在许多阴谋滋生的空间,那就真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起码就李泰自己而言,他是能够明显感觉到是有人在对这件事加以推动渲染、往蓄谋已久的方面去进行引导。虽然也不能说是冤枉了自己,但刻意向此引导的人显然对自己是不怀好意的。

在独孤信明确表态之前,李泰一直都是台府新贵、大行台着力培养的心腹之选等诸如此类的面貌而为人所知,可现在突然间便成了独孤信的爱婿,这当中曲折得以引申发挥的空间可就太大了。

无论宇文泰之前有没有要招纳李泰为婿子的意思,对于这件事总是不好接受的,无论是感情上还是理智上。

所以当外间舆情对李泰不乏艳羡之声时,身处事件核心的李泰却是有得有失。眼下收获还未能实实在在的呈现出来,但损失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首先是他这个武卫将军官职,在年前独孤信公布婚约的那一天下午便被直接剥夺了。

一方面应该是因为宇文泰有些气急败坏、反应过激,另一方面也不乏杀鸡给猴看的意思,暗示皇帝你就不要在宿卫将领身上动心思了,谁要让我感觉不对劲,直接拿下没商量!

武卫将军官职没了还只是一个开始,元月大朝会那一天,李泰又以台府从事中郎职被召入府中留直衙堂,直接不让他参加朝会,自然也就无所谓封赏了,仪同三司没有了,散侯爵位也没了。

且在大朝会结束之后的新年初二,他的台府从事中郎职位也被革除,包括都水使者、都督三防城军事均被免除。

至此李泰除了一个洛川县子的爵位,仅仅只剩下了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和大都督的加衔,但在职权上已经是被剥除干净。到这一个阶段,俨然一个被扫地出门的叛徒姿态。

通过对李泰一系列的制裁,宇文泰算是将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拥有铁腕手段的霸府权臣表现的淋漓尽致,哪怕之前你是我的小可爱,但只要违逆我的心意,照样将你扫地出门、净身出户!

当然宇文泰手段若仅止于此,那他也就不是宇文泰。

这一系列针对李泰的打击虽然让人凛然,但也难免会有破坏内部团结之嫌,边界感设立的太过苛刻严格,那以后独当一面的开府大将们再怎么统御下属?

做了独孤信女婿就成了台府叛徒,那独孤信在西魏、在你宇文泰心目中又是怎样一个存在?

所以当李泰被制裁的晕头转向后,新的封赏任命也随之而来:独孤信下属二府长史并兼领天水郡太守,上封防城大都督并都督天水、略阳等五郡诸军事。

除此之外,另有一桩人事任命比较有意思:中山郡公赵贵长子赵永国身虽残疾但仍忠诚可嘉,特着录内侍籍为掖廷监并领万寿宫监。

李泰这一番官职的变化,若不考虑老丈人独孤信的因素,职权上那是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之前的他是以台府属官为本职,兼领都水与防城军事,职权所覆及的范围虽然也很广,但却一直没有什么主导权和决策权。

他之所以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是建立在洛水沿岸州郡给予他充分配合的基础上,诸如崔訦、李穆等人对他都是不遗余力的支持。

可如果这些人事上的支持不复存在,那么他纵然是有再怎么精妙的人事计划,能够实施的空间也将被大大压缩。毕竟他除了台府的政策性倾斜之外,对地方上的人物资源可作插手的空间非常小,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今他官居独孤信二府长史,即就是骠骑府与秦州刺史府两府的首席幕僚,这也就意味着在独孤信这一派系势力中,除了独孤信这个老大就属他最大。

而且除了独孤信的幕僚长之外,他还兼领天水郡太守。天水本就陇右大郡,秦州州治所在,也是治理整个陇右的枢纽所在。

李泰年未弱冠便主政一方,而且还是这种地理中枢所在,放眼整个关西几乎都是绝无仅有的。

若再加上秦州州治上封防城大都督与陇右五郡诸军事,那李泰在陇边所拥有的势位权柄,简直可以说是小号的独孤信了。

也就是说,在这一系列的官职加持下,李泰之与独孤信差不多就等同于宇文导之与宇文泰。一旦独孤信因事离镇又或者发生什么疾病意外,那么李泰即刻就可以接替独孤信行使职权。

这样的势位待遇,跟李泰之前费尽心机折腾出来的三防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实实在在的陇右二号人物。哪怕放眼整个西魏霸府,理论上能够掌控的人事资源都能排得上号!

但问题是,谁又愿意自己身边时刻跟着一个随时能够取代自己的下属?就连皇帝都要严密防备着太子、避免被抢班夺权,更何况李泰跟独孤信还不是父子。

而且,独孤信在陇边多年,其下属部曲必然也是有着一系列完整且稳固的人事安排,互相配合又彼此制约,数年时间的磨合下来已经是井然有序。

可现在李泰贸然插了进去,且一下子就占据了好几个重要的位置,势必会大大干扰人事秩序,而且独孤信那些幕僚下属们就真能心平气和的乐见一个小年轻直接空降到他们头顶上作威作福?

但宇文泰却是不管那一套,你们不是翁婿一家亲吗?老子给你们安排的一步到位,这难道不是你们乐见的?

无论独孤信怎样殚精竭虑的整顿麾下人事秩序、疏解下属怨气,李泰又要怎么做才能在陇右立足下来并改变自身的尴尬处境,这都是接下来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

如果说还有一点值得开心的,那就是宇文泰也没有放过煽风点火的赵贵,直接把赵贵他儿子给骟了。

李泰也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赵贵煽风点火,但如果有人背地里使坏搞自己的话,最大可能就是赵贵。而且宇文泰这么做也是颇有指向性的暗示,就是这老小子干的!

这一手不可谓不狠毒,你搞没了我一个婿子,那我就骟了你一个儿子,让你家以后的血脉都流着我家的血。顺便如果不是你挑拨,独孤信那边我也不会做的太绝,现在我也醒悟了,但事已至此,抽你两巴掌当是给人道歉吧。

从赵贵角度而言,长子本来就是养废了,留在家里除了生孩子也没太大价值了。

但今虽然没了牛子,但也总算拥有了体制内的工作,如果工作的顺利还能顺便帮衬下兄弟,等于是废物利用。毕竟宦官如果真混大了,那仕途前景也不会限制在宫闱之内,封爵荫子都不在话下。

第0314章 入朝经营

抛开其他事情暂且不谈,李泰所面对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就是,他的工作关系被宇文泰一杆子捣到了陇右,那么基于洛水一线、包括三防城等人事布置必将受到极大影响。

之前的他倒也不失先见之明,并没有将所有的经营布置都摆在官面上。诸如渠盟这样的乡里社团组织,民情基础非常的扎实,倒也不会因为李泰的离任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他也提前将都水行署所掌握的资源转移到渠盟中来,并且围绕他家的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安排,无论都水行署继任者谁,都得尊重这已经形成的乡情秩序才能两下相安,否则分分钟洛水断流、诸军断粮。

须知如今的洛水、特别是洛水中下游的民情,可不是李泰最初担任都水使者时那种分散各境、联络不深的状态。在都水行署和渠盟不断的水利建设下,乡里豪强们被充分的联合起来,彼此之间的利益往来犬牙交错,可谓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而且这一区域的乡土豪强们还不仅仅只是土豪那么简单,随着府兵制的建设发展,这些豪强们子弟部曲也都纷纷加入其中,到如今已经是货真价实的武装豪强。

这些豪强们的武装力量,一部分组成了李泰的嫡系部曲,一部分则跟随周长明加入了六军,还有一部分则留驻于石堡防等地方防戍中,虽然力量未足改天换日,但也绝对是能飞能潜的地头蛇。

这种有人有粮有地有枪还有组织的乡土势力是最令人感到头疼的,除了李泰这个一手推动的缔造者,换了其他人都绝难完全把控。

甚至包括霸府,除非不再设置专门管理洛水一线的水利官员,但只要还想一定程度上对洛水水利加以管控并获得可观收益,也要充分考虑这一乡情,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在渠盟内部进行挑选。

此边乡情内部的秩序维持,倒是不需要李泰过于操心。但是与外部的交流,却仍非眼下的乡土豪强们能够胜任。

比如说李泰在大统十年年末组织乡里豪强们进行大规模的纺织生产,立足于对洛水水利的深入把控与水利大纺车的超高效率,再加上乡里豪强们对生产力的大力调动,使得商原周边的洛水下游纺织品产量激增。

虽然说在当下这个世道中,绢帛布匹就是货币,但钱印出来也要有足够的商品供给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购买力,并切实改善乡民们的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