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54节(1 / 2)

不过家教这种东西,外人总是不好置喙,李泰登门过来也不是要教育李家兄弟如何管教儿子的,入堂之后便将今日同李弼就李穆职务调整的对话向其略作讲述。

得知李弼愿意放行,而且李泰也将要推荐自己担任后军防城大都督时,李穆自是忍不住的笑逐颜开。

虽然如此一来,他便要位居李泰之下了,但他也并没有宇文护那么强烈的荣辱心,或者说并不觉得辅佐李泰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情。

旧在东夏州时,许多事情他便是在配合辅佐李泰,共事起来也很愉快。如今从一个埋首案牍、不掌营事的中军文职督将转身成为一个防城大都督、军府的二把手,也实在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下席陪坐的李植听到同自己年龄相近的李泰居然已经能够插手且决定台府如此重要的人事任命,甚至连自家叔父都要顺应其命令,望向李泰的眼神中也满是惊诧与仰慕,忍不住便感叹道:“不知何时能如西河公这般从容建策立事……”

李泰转头瞧了这家伙一眼,觉得人的确是应该要有梦想,于是便笑语道:“人各有时,时来运转,旧年仓皇入关时,我也是做梦不敢想象今日之风光。所以还是要壮养志力,等到时机到来,切勿浪费一鸣惊人的好机会!”

李植只道李泰所言只是自己的经验之谈,颇受鼓励的点头应是,却不知这家伙内心里是怎样的恶趣翻腾,已经在心里盘算着要鼓动他去跟宇文护干仗了。

几人且谈且饮,不知不觉夜色已经颇深,瞧着若干凤等都精神不济的打起了哈欠,李泰正待起身告辞,李远这才姗姗归家,自然是不好就此离去,只能再坐定下来。

趁着家奴们重新布置宴席之际,李远先向李泰致歉未暇款待,接下来自是少不了一通夸奖。

当年他作为西魏方面首先与高仲密方沟通的大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短短几年时间里这个少年便成长如此迅猛,居然已经获得了与他并驾齐驱的官爵势位。

不过他跟李泰虽然不常见面,但也通过兄弟们而对其经历颇多关注,因此倒也并不感觉有多突兀,且并不自恃年长而小觑李泰,摆出一副平等交流的姿态向李泰询问其对河南局势发展的看法。

讲到这一点,李泰那就太明白了,侯景可能都没他这么明白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当然是没有其他变量参与的情况下。

河南的纷乱是一方面,可若讲到西魏能够利用到的,则就是另一个话题。

无论是事态的真实发展,还是李泰自己的判断,这第一阶段的局势变化其实都跟西魏没有多大关系,主要还是看戏。

因为如今的西魏根本就不具备趁机染指河南地区的战略张力,无论是老牌宿将还是他这种立足关陇的新贵,对河南的兴趣都不大。

所以这一阶段很难发动什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西魏方面能够做到的,就是趁东魏自顾不暇之际,加强针对豫西伊洛地区的渗透与掌控,逐渐夺取河洛周边的据点,一点点扭转在这一区域的被动局面,从而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武力干涉而做出准备。

李远也基本认可这一看法,此夜跟大行台就此谈论良久,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台府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之前,很难给予前线提供可观的人力物力的援助,故而还是要依靠伊洛之间那些豪强义军们的行动。

除此之外,大行台还特意提出一点,那就是建议李远同李泰加强一下私谊联络,如此或许还有可能在特定情况下从李泰这里获得一些台府都难能提供的便利援助。

本来李远对此还半信半疑,可在听说去年玉璧城便从李泰这里获得了数量不菲的军粮援助后,便不免有些惊诧。出于对大行台的信服,他对李泰便也加倍的热情。

这份热情,李泰倒也感受得到,只可惜如今李远身在豫西前线,能够调动的人事资源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彼此间很难进行什么有效的资源置换。

但见李远这么想加强一下彼此互动,他还是提出了自己一个请求,那就是能否尝试自豫西前线安排人员联络河北,设法将他家人们迎接入关。

李远听到这个要求后,顿时面露为难之色,因为西魏在河南方面真的不占什么优势,之前影响力延伸最远还是高仲密举州归降那一次,若想穿过整个河洛地区在河北接应人员,还是太过困难。

不过如今河南大乱,若是派遣一小股精锐人马秘密前往清河乡里,或许也能成功。李远稍作沉吟后,表示时机合适的话会尽量尝试一下。

除了这一个空头支票的许诺之外,李远倒是还给李泰带来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消息,那就是邙山之战结束后,他老子李晓一度曾在洛阳西南的广州地区出现过。只不过如今广州仍被东魏占据,更加准确的消息却是打听不到。

李泰听说这消息后心中顿时一跳,脑海中将广州的地理位置稍作一想,旋即便冒出了一个想法,他老子不会是途经广州然后南下江陵提前帮他踩点去了吧?

第0456章 深养城府

离开李穆家的时候已经是将近午夜,比较让李泰感到意外的是,李雅这小子原本已经睡下,但在听到他要离开时,便又忙不迭的爬起来哭喊着要一起离开,不肯留在家里,甚至就连李穆这个亲老子都喝阻不住。

这一幕自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李泰也没想到李雅这小子会对自己这么依恋。彼此间本就聚少离多,偶有短聚时候,因为这小子的诸种顽劣,李泰也鲜少对他有好脸色。

李远倒是趁此暗示想要再送几名子弟到李泰家中,但李泰压根不接这话茬,将三个小子提上车便忙不迭离开。

倒不是担心他家给不起学费,而是那些小子们纠正很难。人是有着极大从众心理,哪怕成年人都不免三人成虎,小孩子更加难免受到环境的渲染。

李雅这小子也是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之后,各种习惯和性情才逐渐发生了变化。真要一群坏小子凑在一起,那必然是要个顶个的攀比谁会更加的放纵、更加的没有尺度。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李泰先向三个小子许诺再过一个多月便带他们前往长安参加自己的婚礼,然后才着员将他们送往商原,自己也赶赴城外军府上班。

当他再抵达后军兵城时,正有多名督将垂头丧气的站在城门前等候,待见李泰一行入此,便都忙不迭的迎了上来,张石奴见状忙不迭打马蹿出,共其他亲兵们将这些督将隔绝在外。

“末将等参见大都督,恳请大都督原谅……”

“大都督明鉴,末将实在没有与中山公党同私结,只是日前叱列伏将军出面相邀,推辞不过……”

这些督将们涌上前来,各自大礼作拜于李泰马前,乱糟糟的呼喊辩解着,似乎还想挽回一下,希望能够继续留在后军之中。

李泰抬手制止了将要挥杖驱赶的亲兵,勒马顿住垂首望着这些将领们说道:“你等今日盘桓城外、滋扰阻行,亦是一罪。但念你等各忧职事前程而言行失守,暂不加罪。

能通过层层选拔得授军府职事,想必你等各自也都颇具戎才,但是军令既成便不容更改,不能共事军府,于我亦是一憾。

但是军府之外另有广阔天地,巨寇未除,何患没有英雄用武之地。我虽然忝执军府,但才力机缘未必就优于你等,今日聚散不伤和气,来日或还有时需要仰仗诸位,稍后判词必具美言,绝不恶语伤人。你等可以入府直取,也可归家等候。”

众人听到事情全无挽回余地,各自也都唏嘘懊恼,但见李泰并不盛气凌人、一味咬紧他们不肯放过,各自也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关西虽有比较周全的文武官员考课黜陟制度,但是主官的判词评价也占极大的比例。如果和主官之间关系闹得太僵,那么在下一次任命时几乎不会有什么好的官位,更有可能就此禁锢不用。

之前贺若敦在李泰府上一副走投无路的模样,原因也正在于此。在这中古时期的官场环境中,主官和荐主对于一个人的前程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当然你要有随时准备揭竿而起的勇气和实力,啥规矩也不用管,尽情放纵、尽情作死就好。

这些人之前选择站队宇文护,也是觉得宇文护的资历背景要比李泰更硬一点,却没想到宇文护这么镇不住场面,就连自己都还没来得及上任便被踢走,还连累他们也被赶出了军府,甚至还来劝退他们,实在是让人欲哭无泪。

李泰不再就此继续针对报复他们,对他们而言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不过还是有人担心这只是场面话,表示要跟随入府,亲眼见到呈交台府的判词才会放心。

李泰对此也没有多说什么,早早解决了这些人事纠纷并尽快让军府事务走上正轨才是正事,于是便任由他们跟随同入府中。

因有这些督将们的前车之鉴,所以当李泰再返回城中军府的时候,便见到府中明显较之昨日更热闹了几分,人员出出入入、一派繁忙景象,虽然细看也有几分刻意之态,但也总好过之前完全没有紧迫感的样子。

李泰对此也比较满意,不给你们展示点狠的,你们就不知道老子不好惹,老子可是让许多台府属官至今都恨之入骨的堂堂考勤王!

待李泰走入直堂坐定下来,留守长史陆腾便手捧事簿匆匆入前奏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