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55节(1 / 2)

尽管心中有些不爽,但既然知道对方的需求那就好办,或许在达奚武眼中那些西域商货珍稀难得,但在李泰看来却是不值一提,只觉得这一要求都白瞎了达奚武如今的势位,你就算据此跟我讨要一点晋阳宫中缴获的精甲宝刀,我都对你高看一眼!

“这只是一桩小事,何劳高阳公亲为操心,此间事了我便着属员往召商客入邸,不需户内费使丝缕,一定让高阳公满意!”

李泰满口笑应着答应了达奚武这一条件,虽然觉得达奚武有点自降身份,但也觉得这样直接的钱权交易而非其他乱七八糟的要求要干脆的多。

达奚武见李泰答应的这么干脆,心中也高兴得很,于是便拍着胸口保证道:“西河公真是爽快人,既然事情两下相关,我自不能让你独美,只要中军军府书令传达,待到傍晚李都督便可同你团聚了。”

那我可真是谢谢你,你特么的还真是童叟无欺!

李泰一时间都不知该要如何吐槽,而达奚武却明显对他的态度更显热情,大概是更加确定了他富哥的身份,便要同土豪做朋友,满脸笑容的邀请李泰同赴直堂。

待到两人勾肩搭背入堂,其他重要的文武属员们也都陆续抵达,各自入席耐心的等待大行台的到来,并不乏人饶有兴致的望向李泰。

他直接开革了过半的后军军府督将,可是在台府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虽然在场这些文武主官们也都常常会有类似的想法,开掉跟自己不对付的下属、换上自己的心腹,但真正将这一想法付诸实现的却只有李泰一人,而且还并没有遭到大行台的教训和下属们的抵触,着实是让人羡慕不浅。

又过了一会儿,大行台便行入直堂坐定下来,开始快速交代台府中一些文武事宜。他今日便要起行,亲赴长安入朝向皇帝陛下禀奏高欢身死与侯景请降事宜,今天的会议就是在安排留守诸事。

虽然宇文导离开了,但有于谨、李弼两员大将留守霸府,更兼贺兰祥全权负责霸府宿卫事宜,可以确保即便大行台不在、府中事务也能正常运行。

会议中,李泰又被敦促一定要负责好他所分管的曹司事宜,简而言之就是尽快让府库物资充盈起来。

会上被一再点名强调,会议结束后他又被单独留了下来,趁着大行台在别堂同其他人交谈之际,他站在门外不由得感叹这台府真是离了他一会儿都不行啊。只看对他这倚重程度,等他到了三月请假去长安结婚,度完蜜月再回来,霸府可能都要垮了!

过了好一会儿,堂中长孙俭等人才陆续退出,而李泰也被招入进去。

“知你府中人事告缺,此间也无趁闲人力可供你用。便且荐你一员少壮,收去且作调教。”

李泰还正猜测宇文泰留下他交代什么,等到入堂之后,宇文泰便指着堂下站立的一个年纪看起来比他还小的年轻人对他笑语道。

他转过头去稍作打量,见这年轻人十五六岁的模样,体格已经不差,只比自己矮了十公分左右,兼且眉清目秀、两眼透着一股机灵,虽然有些青涩,但也不显狂躁。

“卑职梁睿,久闻西河公大名。前者主上垂问卑职属意何事,卑职告愿追从西河公麾下,不想今日愿望成真,恳请西河公包容赐教!”

这少年迎着李泰打量的目光,忙不迭长作一揖,一脸恭敬且不乏喜悦的对李泰说道。

“此子乃是故武昭公梁太尉骨血嫡传,因其幼失其怙,故而收养内府,我向来视为子侄。如今岁龄渐壮,已经不可久圈户中,该当择善从事。你年齿与之相近,他又素来慕你事迹,故而赐用于你,你可一定要为我仔细调教,使其成才!”

宇文泰坐在堂中,又指着少年梁睿对李泰正色说道,其眉眼之间对这少年颇显亲昵,可见也是非常的欣赏喜爱,对李泰的叮嘱也并非虚辞。

第0458章 河南王景

时间进入二月,随着大行台入朝,朝廷很快便也就侯景投降一事做出了回应:以侯景为太傅,并加河南大行台,封爵上谷郡公。

这种级别的封授对普通人而言绝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殊荣,西魏这么多的文武大臣,又有几个能混到上公、行台这种档次?

但是对侯景来说,这样的待遇也算不得什么,因为他本来在东魏的官爵势位较此便有过之而无不及。

故而朝廷开具出这样的条件,也仅仅只是表明了愿意接受侯景投降的态度,但却并没有什么超规格的溢赏,更加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计划安排,那就是纯粹的敷衍了。

无论如何,随着朝廷这一诏令发出,内外群众也都无不知晓此事,每每言及此事,便会引发出一阵幸灾乐祸的欢笑声。作为彼此交战多年的宿敌,对西魏群众而言,实在没有比东魏倒霉更好的消息了。

诏令发出后,自然要传往远在河南的侯景军伍驻地。作为豫西方面主将的李远,便也和朝廷使者一同东去,返回自己的驻地忙碌备战。

汜水南出方山,北向流经北豫州境而汇入黄河中,其入河关口即就是虎牢城。

在汜水的上游源头,西侧便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东侧则是地势由高变低的山丘,如今在这片山丘上便坐落着一片规模庞大的营地,这营垒依山傍水、扎设严密,起码能够容纳数万人马于此驻扎。

营垒规模虽然庞大,但却并不杂乱,内外井然有序,尽管不断的有营士出入,但却罕有什么马嘶人吼声扰人视听,足见此间将主治军得法、军令严明。

数名斥候策马疾驰进入辕门之中,不多久营内中军大帐前便聚集起一支数百人的骑兵队伍,数名身材魁梧彪悍、甲胄披挂整体的将领簇拥着一名身着袴褶骑装的中年人,浩浩荡荡往辕门处而去。

这名被众将并诸营士簇拥而行的中年人便是这座营垒的主将,河南大行台侯景。

侯景其人虽然戎马多年、时名卓著,但其形象却与其赫赫威名颇不相符,身材并不像一般镇人一样魁梧高大,反而显得有些瘦弱、给人不能胜甲之感,上身长直而下身略显短小,右腿明显比左腿短了几分,故而行走起来略显跛态。

除了体格之外,侯景的相貌也有别于鲜卑镇人,眉弓高耸而眼窝微陷,眼神内秀中又透出一股阴冷,并且很少抬头视人,惯于低头扫视地面,脸庞略呈赤色,鬓须也不像一般武人那样浓密。

总体而言,单从形象看来,其人更像是一个诸事成竹在胸、常有奇思妙想的才士智囊,却不像是一名执掌千军万马、一方军政大权的大势军头。

但是人不可貌相,尤其是侯景麾下众将士更加不敢小觑这位主将的威严,侯景治军用令严猛、赏罚分明,诸将若能用命得胜,虽缴获千万亦能班列分授,若是违命战败,哪怕心腹肱骨亦必严厉惩戒。

眼下侯景策马而行,双眉微锁,低头若有所思的扫视着马前地面。而其身后诸将也都神情凝重,眉眼间又透出一股忐忑。

一行人抵达辕门后便各自下马,各自立定于侯景身后,似乎在等待什么人。虽然时间过去不久,但有的将领脸上已经流露出不耐烦之色。

“主公自度西人接纳投诚、发兵助阵的机会多大?如今我部人马据大半河南之地以降,总是胜过了旧年高仲密区区一北豫州,又逢国中丧乱不定,西人旧年犹肯大军齐出来援,如今形势更美,想必会更加的急不可耐!”

一名年纪三十多岁的将领凑近侯景身后,小声发问道,同时又有些遗憾的叹息道:“可惜、可惜没能一举夺取西兖州,若是大军进据东郡,与邺城已是一河之隔,书令传告邺都旧人聚众立义,凭那唯恃高王荫泽的鲜卑小儿岂能慑服群众。待到主公行入邺都、夺取秉政之权,诸方传檄可定,又何必再仰仗西人之势!”

这将领名为司马世云,如今官居颍州刺史,当侯景竖起反旗时便举城以应。而这司马世云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早年的邺都四贵之一、司马子如的侄子。

在场其他几名将领也多北镇武人、怀朔乡党,听到司马世云此言,也都不免愧叹有声。

诸如广州刺史暴显,本是去年奉命率兵跟随后军、准备参加玉璧之战,但是由于西魏将领杨檦防御齐子岭而不得已撤军。最初的时候并没有预谋侯景叛乱,而是被侯景就营诱执。

在被侯景一通陈以利害的劝说之下,这些人才决定追从侯景一起造反。他们这些人大体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虽然资历深厚但却不受世子高澄看重,甚至还遭到一些打压惩罚。

高王在世时,他们自然不敢怀有异心。但今高王已死,世子高澄刻薄寡恩,又明显的更加看重那些河北世族,对他们这些镇人宿将们疏远嫌弃,自然让人心生不忿。

他们如今围聚在侯景身边,便是希望能够逼宫夺权,趁着晋阳霸府因高王病逝的混乱之际而入据邺都,重新夺回他们镇人的权势地位。

但是由于西兖州刺史邢子才过于警觉,使得他们最理想的谋划落空,不得已才要寻找更多助力,盼望着西朝能如旧年邙山之战接应高仲密一般来助阵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