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64节(1 / 2)
泉仲遵闻言后又是笑逐颜开,连连道谢,他家虽然久掌一州军政大权,但因地缘和其他缘故,迟迟都融入不了关中主流,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经济民生,都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境遇中。
对于入关短短几年便声名鹊起、无论乡情势力还是官爵势位都扶摇直上的李开府,泉仲遵也是闻名已久,故而从赵肃口中得知其人竟也在此,哪怕时机并不合适,也要硬着头皮来拜访一遭。
泉仲遵对李泰的态度颇有逢迎,而李泰在得知其人将要出镇荆州后,心中不由得也是一动,于是便又笑语道:“今日相见甚欢,且先祝泉将军此行一帆风顺,宣治一方、和洽群众并威伏异邦。我这里也有一事相求,请将军在镇公事之余能稍微操劳一番。”
“李开府但言无妨,只要我能做到便义不容辞!”
泉仲遵也正要与这位富乡大土豪搞好关系,闻言后连忙点头说道。
“是这样的,旧与家君失散与邙山战阵……”
李泰之前从李远口中得知他老子李晓曾在广州附近出现过,再同高仲密、李渚生等熟悉其人性格者讨论一番,都觉得他老子可能担心家人遭受连累而往南朝去,未必去到江陵、建业那么远,但流连在襄樊之间观望情势发展而寻找合适时机重返乡里也是很有可能的。
西魏荆州便地接襄樊,所以李泰是想委托泉仲遵代为打听一下,是死是活都弄个准信。泉仲遵听是此事便连连点头答应下来,表示入镇之后便即刻着员打听,无论有无消息都一定尽快回报。
华阴大营住宿一夜,到了第二天,物资士伍都已经分配妥当,李泰便又率领人马浩浩荡荡向东而行,直出潼关而去。
第0475章 剑指伊洛
自潼关东出,沿黄河一路向前而行,对李泰而言也是一趟充满了回忆的怀旧之旅。
他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便是正从恒农逃出的邙山败卒,沿着这条道路一路向西逃往潼关。
这实在算不上什么美好的记忆,哪怕是李泰至今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都还是那乍入此境的陌生感、败卒们仓皇杂乱的吼叫声,以及那硌得人屁股生疼的驴背,回想太过深入,便要忍不住打上几个颤栗,想将这些让人不敢的画面驱赶到脑外。
此番故地重游,无论身份处境还是前途目的都截然不同,感怀之余,心情也是非常的振奋。前后数千名步骑将士,加上士伍役力们足足近万人马,再也不是当年那一支草木皆兵的败军小队。
那时只顾着逃命,对沿途风景也都没有心情察望,此番行经故途,或是因为心情的缘故,李泰倒是觉得沿途风景颇为美丽。
自潼关与恒农之间的黄河南岸,是一大片地势开阔平坦、高出河道许多的台塬,塬上有着大片的丛林,未经休整的草木肆意生长,唯有行人往来不断踩踏出来的道路左近草木才略显稀疏。
时下已经是五月盛夏,塬上植被越发的茂密,还有着成品的野桃林,桃花早已经风吹雨打、碾落成泥,枝桠上青葱的树叶间则挂着许多同样青涩有加的桃子。这些桃子远未成熟,表面上绒毛浓密,搓净了丢在口中咀嚼一番,味道也是酸苦且涩。
这一片台塬名字就叫做桃林,所谓“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但在如今的后三国乱世,这也只能是幻想。
塬上倒是不见有人放牛,狐狼等野兽倒是不少见,有的胆大游弋于道路两侧,便被军卒们一箭射穿,更多的则是惊遁于密林深处。
恒农城地处黄河南岸的陂塬上,大统九年邙山之战结束后,王思政自玉璧还镇恒农,为退回关内的败军把守后路。
由于邙山之战的失利,使得东魏兵势大举向豫西推进,就连恒农此境都暴露在了东魏军队刀锋之下。
王思政回镇此间后便开始大修城防,经过其人两年多的经营,恒农城防事齐备、城池规模也扩大数倍有余,成为了洛阳西面一座易守难攻的雄城,将东魏人马牢牢隔绝在外。
王思政虽然军事才能卓越,但终究不属于霸府核心成员。故而在其人镇守恒农的时候,大行台宇文泰也安排了一名心腹留守于此,即就是李远,负责掌管豫西义州、恒农等二十一防诸军事。
大统十二年王思政调离恒农,但李远却仍然留镇此间,节督伊洛之间诸立义豪强。当李泰率部抵达恒农的时候,李远也早已经引众于此等候多时。
李泰策马行至队伍的最前方,然后便翻身下马并阔步向李远走去,抱拳笑语道:“阳平公,久违了。日前相别于华州,常有想念,今将并肩作战,实在倍感荣幸!”
李远闻言后也大笑以应,上前拉着李泰胳膊说道:“前得府中使者传信,告是西河公担任大军前锋,我便共此间群众笑言东贼不幸,西河公少壮翘楚,前功威名犹未淡出耳目,今又统率劲旅豪迈出行,贼之灾劫不远!”
两人简短寒暄一番,李远又将身后几名将领向李泰介绍一番。几名将领也都各有刺史、郡守等官职,但是由于豫西乃是同东魏交战的最前线,许多州郡往往只是一城一地,故而这些官职往往也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在李远的介绍之下,李泰也同这些将领们一一见礼,诸将名字分别是李义孙、韦法保、陈忻、韩雄等等。他们基本都不是北镇武人,而是在孝武西迁后陆续举义加入西魏政权的河洛周边当地豪强,或者是关西人士。
这其中李义孙乃是洛南伊川人,其族世代为当地大豪,其父李长寿少年时代更是同蛮人勾结侵犯函谷关南地带,后来获得北魏朝廷的招安任命其为督将以对抗蛮人。
后来孝武西迁,许多滞留洛阳的宗室权贵们都要投靠李长寿,受其资助护送才能前往长安,就连李泰他姑奶奶、冯翊王妃李稚华也是因此才得以进入关中。
李长寿与其长子李延孙先后死于战乱,朝廷便以其少子李义孙领掌其部,继续活跃在伊洛之间对抗东魏人马。这一点,倒是跟李泰之前见过的泉仲遵有些类似。
韦法保是李长寿的女婿,也是韦孝宽的族侄,如今担任洛水上游的同轨防主,乃是豫西非常重要的一名镇将。但其得以统率人马坐镇要地,更多还是靠的自身的英勇作战。
每每与敌交战,韦法保便身先士卒,在一次与东魏军队关南作战的时候,韦法保被流矢射中颈部,箭头都从口中穿出,被部曲救回营地中后昏迷了很久才得以苏醒过来。至今其人颈侧都有一个硕大的箭伤伤疤,其悍勇可见一斑。
至于陈忻与韩雄,也都是河南当地豪强。陈忻旧年还曾跟随李远一起前往虎牢接应高仲密一行,不过那时李泰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对此印象不深,若非李远特意提及,他对此完全都想不起。
韩雄这个人单听其名倒是无甚出奇,但是其字却很有记忆点,表字木兰。但更加让人记忆深刻的则就是他的儿子,隋代名将韩擒虎,当然名气更大的则就是韩擒虎的外甥李靖了。
李泰官爵势位虽然高出此间诸将不少,但在他们面前倒也并不倨傲,关西还不乏躺在旧日功劳簿上混日的北镇老兵,但是这些豫西立义诸将却是身在与东魏交战的最前线,尤其是在邙山之战后这几年,国中战略收缩,全凭这些将领们于此奋力作战,才将东魏各种试探进攻阻拦在国境之外。
不夸张的说,西魏霸府近年能够充分的休养生息并组建霸府新军,包括借着府兵创建这一股东风而快速崛起的李泰,都是靠这些豫西将领们所奋斗争取来的发展空间。
其实不只是豫西,包括西魏其他地区主要承担防御工作的还是以当地人为主,比如去年的玉璧之战。而一些进攻作战,则就往往以北镇武人为主。
这一点倒也不足延伸出来战斗力孰强孰弱的论点,无非是跟这些客寄关西的北镇武人相比,当地人的乡土感情和责任感要更加强烈。而北镇武人乃是职业军人,习惯了通过战争获取资源,对外扩张作战要更加具有动力。
一行人入城坐定,一边用餐一边交流讨论军机。
王思政修建的这座恒农城虽然宏大坚固,但因身处于地交战的前线,物资基础向来都不充足。所以哪怕是众将领们,饮食也只在于吃饱喝足,别的则就没有什么要求。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李泰,今天还特意宰杀了一头老牛,已经是极为丰盛的伙食了。
李泰近年虽也常常领军于外,但也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粗粝噎人的谷饭了,瞧着陶碗里堆放满满的谷饭,不免就有些为难。倒也不是他娇气矫情,实在是这饮食骤变直接影响体力恢复。
于是他便以为群众加餐为借口,着员入营取来十几张粮饼。而当这粮饼被抬到堂中来时,那督将李义孙便忍不住开口说道:“这不是东贼军中精造的粮饼?没想到西河公军中竟然也有备。”
这粮饼自然没有什么太高的技术含量,只要用料瓷实、工序保证,制作倒也不难。但是听到李义孙这么说后,李泰还是忍不住好奇道:“东贼军中也常备此物为食?”
李义孙闻言后却摇摇头说道:“东贼物用虽然较我宽裕,但如此精造食物也非寻常下卒能够享用。此间出没的贼众不少,倒是不见有携带于身。
据河东玉璧城人讲,这粮饼比铁石还要坚硬,干处储藏几年不腐,刮取些许热水泡食就能整日不饥。去年玉璧城能够坚守下来,得此物力不少,据说乃是大统八年贺六浑军败遗留下来,想必只是供给他精军食用。
我等豫西群众对此物也是只知其形而不知其味,料想如此珍物,必是贼之秘藏,若作寻常食用,不免有些奢侈啊!”
“于我等为奢侈,但对西河公则不然啊。须知去年西河公直接攻破贼之晋阳宫,何种珍贵物料收取不得?今日幸在承惠西河公慷慨,倒是可以品尝一下这东贼妙物的滋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