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44节(1 / 2)

不过随着连年战乱,其实汉人能恪守这一礼节的也并不多,平民小户碍于生计难能全礼。而官宦之家也往往因为情势所迫而不得不夺情罢礼、墨缞任事。

但凡事也有例外,若干惠壮年而夭诚是可惜、让人心痛,但也幸在其人生前功勋显赫,给妻儿赚下了一生一世都能衣食无忧的富贵。其子若干凤本性纯良笃孝,更兼年龄尚小、远还未到出仕的年纪,故而便全礼守孝,哪怕是一年热孝之后也并没有离开这里回家居丧。

“达摩阿兄,我来接你了!几年不见,你有没有想念我啊?”

同行如此的李雅策马直向毡帐处飞奔而去,同时口中还大声喊叫着:“几年不见,我体格力量都比之前强健可观的多,你可不要被我比下去……”

说着说着,他却声调渐弱,只因看到一个体格高大的少年郎行出帐外,李雅瞧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少年郎,有些不确定道:“你、你是我达摩阿兄?”

“小子在我阿耶墓园老实一些,若再大声哗闹,我这拳头可不认得你!”

这少年不是若干凤还能有谁,这会儿先向大喊大叫的李雅扬了扬自己的拳头,然后视线又转望向后方行来的李泰,继而神情就变得激动起来:“阿兄,我很想你!山居无聊,只能听阿兄事迹激励自己。今我已堪追从阿兄共事,一定能助阿兄再创大功!”

“好小子,多时不见,如今果然是强壮可观!”

李泰上上下下打量着眼前的若干凤,见他体格都已经直追自己,哪还有之前那红皮小虾儿的模样,也不由得感叹笑语道。

至于李雅则就一脸沮丧的低头围绕着若干凤打转,想不通自己这两年多也在用力生长,怎么就被拉下了这么多?

李泰将此一幕看在眼里,心里也是暗乐,这小子跟若干凤计较这一点,那简直就是在自取其辱。若干惠身材高大那是出了名的,哪怕在一众镇兵当中都魁梧异常,若干凤得此遗传,禀赋自然不会太差,再加上年龄又比李雅大了一些,发育自然更早。

“多谢李大将军前来迎接我家郎主!”

若干惠的部将若干章等也都纷纷走上前来,向着李泰作拜道谢。

“将军等不必多礼,我前受武烈公关照良多,与达摩更是亲如手足。他今全礼除服、重回人间,我当然要赶来迎接导引!”

李泰先向若干章等点头致意,然后又抬手拍拍若干凤的肩膀并笑语道:“世道之内虽然人事多有翻新,但有阿兄在,达摩大不必彷徨!”

两年多的丧居时间让若干凤体格大长,性格也不复孩童时的轻躁活泼,变得沉静许多,听到李泰这么说后,这小子便不由得眼眶微红,只是用力的向李泰点头。

来到此间,李泰当然要去再祭拜一下若干惠。若干惠乃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首先便接触到的西魏大将,若非若干惠对他提供的庇护,当时的李泰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要说立足于关西。

在他仍然很弱小的新手期,贺拔胜和若干惠便是他在西魏这虎穴狼窝中赖以生存的最大保障。所以他心内对于这两人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完全不异于家人。

如今其人已经不在,那当然是要将这一份恩情报答在其后人身上。在祭拜若干惠的时候,李泰也在心中暗念一定将若干凤关照周全。

等到李泰祭拜完毕,若干凤便也在父亲的墓碑前哭泣拜别,而其家人们也已经将行李收拾完毕,然后一行人便离开北山,返回华州城。

若干凤回到家后自然免不了一系列的人情事务,他家人丁并不兴旺,父亲死后虽然还有几个远支的族人但也不足以代表他们一家。

所以在若干凤服丧期间,户中唯有母亲和妹妹,许多人情事务都不方便出面,有的是李泰吩咐家人帮忙料理,有的则就积存下来。如今他这个当户长丁重归人间,自然是需要收拾一番。

不过在此之前,首先需要处理的还是他的继嗣问题。这一点倒也并不需要若干凤操心,李泰之前便奏告朝廷为若干凤请袭封其父旧爵长乐郡公。

若干惠唯此一子,此事本来就没有什么疑难之处,区别只在于办事的效率。在李泰的请封之下,若干凤归家的第二天,朝廷的使者便已经抵达其家正式封授他为新的长乐郡公。

而后台府又授其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并加大都督衔,以领其父旧部。这一系列的封授,也都是这些北镇二代们的标配。

李雅体格没能超过若干凤,心情已经很受挫败,如今见到若干凤一出山便被任命为大都督,而自己却还仅仅只是李泰麾下一名帐内亲信,这还是走了后门、哀求多日才获得的。

这一对比之下,李雅心态都直接崩了:“达摩他就算比我强壮一些,但也不至于差距这样悬殊!一个是大都督,一个是小营卒,以后还怎么相处?”

李泰对这小子这一通抱怨声只是充耳不闻,同人不同命,等着你家那老东西爆金币可难了,就算爆了也不可能都给你。

若干凤接受一系列的封授之后,大行台原本是想要将其召入霸府中军,但李泰又上书请求将若干凤拨入他的麾下,若干凤自己也作此请求,于是大行台便也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毕竟李泰与若干家的关系也是人尽皆知,大行台处理这些事情也要以人情为主。

第0635章 沔北招商

荆州地处秦岭以南,汛期和农时的到来都要比关中更早一些。李泰返回荆州时,乡野间农耕正忙。

一些原本已经荒废已久的土地上,也有了辛勤垦荒耕作的身影。许多废弃多时的村邑遗址都被清理出来,在原地搭建了一些临时的棚屋和毡帐,里面所居住的全都是新进归附入籍的民众。

李泰入治荆州后不久便接连颁行了劝耕、扩户等诸项政令,旨在复兴南阳盆地的民生经济。

最初的时候,民众们往往还会因为不习其法而颇多生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政令稳步的实施,这些政令内容也都渐渐的深入人心,成为如今沔北地区维持稳定的重要秩序规令。

李泰今番归镇,同样从关中带来了大量的人事。去年的时候他便已经在鼓励渠盟乡豪将他们所掌握的资源向荆州投入,而自己更是将众多的人事资源向此进行转移。

尽管这些投入眼下还没有见到显著可观的回报,可是去年下半年一系列的战事胜利也给人以极大的信心,并刺激了他们追加投资的步伐。

在古代社会环境中,跨地域的大规模人事资源流动想要实现,要么是动用国家的力量强行迁徙,要么是频发的天灾人祸逼迫人们背井离乡。

至于说基于利益追求而在短时间内便大规模发生的人员流动则就并不常见,这是因为古代的工商环境发展水平并不够高,当然也在于朝廷和官府对于在籍人口的严密管控。

以田租丁税为主要税收方式的古代社会,注定了一定要对土地和人口牢牢把握,一旦放松了对于这二者的管控,那么政权衰亡也就不远了。

李泰如今在西魏虽然也已经可以称得上势位崇高,可如果是公然的挖台府墙角、将大量的关中人口引到南阳盆地,台府同样不会坐视不理,一定会出手加以制止。

不过如今人口也并不是南阳盆地所急缺的资源,新获取的汉东之地本就拥有不少的人口,再加上李泰东征西讨从各地掳回荆州的百姓,以及源源不断从长江下游逃难西进的南梁民众们如今也将李泰治下之地当作一个投奔的目标。

总之在多方面的原因促使下,如今的荆州治下人口激增,甚至都已经超过了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所以眼下的南阳盆地最急需的还是继续大修水利,改善耕垦环境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各种手工业生产,而这一切都需要海量钱货资源的投入。

李泰在离开关中前也就此事与台府群众们进行过一系列的磋商,希望台府能够鼓励支持关中钱货资源向南阳盆地输送。

因为从关中到南阳盆地,最快捷方便的通道就是武关,而武关由于其巨大的战略价值,一直是由台府直接掌控。所以想要进行大宗的人货运输,绝不可能瞒过台府的耳目。

虽然李泰之前还开辟了一条子午岭—汉水道,但是随着山南汉中地区的收复,这一条线路也不再适合频繁的进行台底操作。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如今李泰的权势地位已经不再适合进行太多阴谋性的行为,就算能够短时间内凑效,长远来看还是有害的。

凭他如今所掌握的资源和渠道,也是能够绕开台府的把控实现物资的转移,但若说做的滴水不漏、人莫能知,那也是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